實體書店的處境本已堪憂,上海已出臺規(guī)定每年將拿出500萬元進行資助。不過在這當口,網上商城又在實體書店的傷口上撒了把鹽,推出了類似于淘寶的比價系統。實體書店只好要求顧客禁止在店內拍照,不過落實“禁拍”卻難上加難。
實體書店苦不堪言卻力有不逮
今年2月,當當網推出“封面掃描系統”和“條形碼掃描系統”,讀者只要拿手機拍攝圖書封面或條形碼,上傳網絡后,手機立刻就會顯示網絡書店同一本書的價格。于是不少熱門書一推出,拍攝封面者多過實際購買者,讓實體書店苦不堪言,只好貼出“禁止拍攝”的告示,但是效果不佳。
博庫書城店面上下已貼了不少“禁止拍攝”標記,然而店員的積極性似乎不高。年輕的店員小張告訴記者,其實讀者的拍攝行為在當當網的軟件尚未推出之前早已有之,已見怪不該:“這已經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長期以來除了提醒之外,也不能再有進一步的行動。周末人一多,店員更是根本來不及觀察。”她甚至表示從個人角度也很理解讀者的這種心態(tài):“如果我是普通讀者,大概也會做類似的比價行為。”
在四川北路某新華書店,店面中并無任何“禁止拍攝”的告示。店員老陳一邊往口中扒午飯一邊打趣地說:“貼‘禁止拍攝’和煙盒上貼‘吸煙有害健康’是一個道理,純屬心理安慰,所以也沒必要多此一舉,對此類現象還是要靠人盯。”
他認為“盯梢”的效果也有限:“有人會和你玩躲貓貓游戲。經常是提醒一位顧客不要拍,他到其他書架前面待一會,又繞回來拍了。”
“受傷“的不僅是書店
“打樣”后去網上購買,不但在書店中發(fā)生,各大品牌的服裝專柜、家電賣場等均遍布此類現象。中山公園某商場UR品牌一位店員告訴記者,不少服裝店對經常前來試衣抄下貨號卻不購買者有一份黑名單,一些服裝店發(fā)現拍攝現象更會請保安前來處理。但消費者陸小姐卻告訴記者,不少論壇都有網友分享的服裝店抄號秘籍,一些機靈的抄號者根本不會與店員發(fā)生正面沖突:“我去抄號時會帶上男朋友,一起與年齡相仿的店員套近乎,試好衣服后讓男朋友幫我拍張照看看好不好看,店員也不好意思阻止。”
除了擁有很多靈活的伎倆,不斷更新的軟件也幫了大忙,陸小姐說:“有的衣服來不及了解貨號,只需要拍個大概,也會有軟件可以幫你篩選出網上的類似款式。”
推薦閱讀
唯品會上市比去年在美國上市的視頻分享網站土豆網(Nasdaq:TUDO)相比絕對更糟糕,土豆網去年8月上市后使得其他等待上市的公司無限延期上市計劃直到市場改善。土豆網也虧錢,上市發(fā)行價在預計范圍中間,不過首日交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上書店和電商推比價系統 引實體店不滿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