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自制劇的審查尺度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指出,樂視網首部自制劇《黑道風云》粗口不斷,且多次出現肝腸橫流、挑斷手筋腳筋等殘忍畫面,存在宣揚暴力的傾向;另一檔教女性修煉魅力的自制綜藝節目尺度太大。據調查,目前國內視頻網站所有的自制劇、微電影及綜藝節目都靠自覺完成內部審查,沒有相關機構進行一對一管理。和傳統電視劇相比,網絡自制劇(節目)缺少申報立項和審片兩個環節。
老實說,這已非筆者第一次聽聞網友詬病網絡自制劇。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媒體將無需審查的網絡自制劇,比喻為“野蠻生長”,并歸納出網絡劇普遍存在三個“有點”。有點色:大尺度鏡頭讓人感覺不像玩“小清新”的文藝愛情片,而像吸引眼球、吊人胃口的色情片;有點狠:打著除惡揚善旗號,動輒拔槍弄刀,砍砍殺殺,大力表現有仇報仇、以暴制暴;有點野:觀看具有高度自由性,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隨意點擊,像個被放養的野孩子。
在筆者看來,網絡自制劇之所以“色、狠、野”,問題的癥結恰恰就在于監管有空白、審查靠自覺。這種狀況迫切需要得到改變。
網絡自制劇“色、狠、野”會誤導觀眾,尤其是未成年人。多數網絡劇往往以豪華的名車、時髦的白領麗人、富二代的情感糾葛、緊跟網絡熱點話題等元素,吸引80后、90后甚至00后成為其忠實粉絲,甚至為年輕網民這個特殊群體,不惜花大價錢“量身定制”網絡偶像劇。如果繼續無視其“色、狠、野”等弊病,它們會繼續對年輕觀眾產生嚴重誤導。比如有網友就擔心,《黑道風云》中幾位男主人公為了義氣,一言不合就拔槍弄刀、以暴制暴,這會不會對青少年產生錯誤的引導和示范呢?網絡時代,自制偶像劇的作用不可小覷。
而且,網絡可謂勁吹“自制劇”風,再也不能是可以忽視的文化現象。網絡自制劇早已從一家嘗試發展到遍地開花;劇情早已從《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這類單純的惡搞,以迎合“審丑文化”,發展到棄“草根”而走向專業化;眾多視頻網站也從當初的玩票,發展到正式進軍影視業;一些網絡自制劇甚至不僅僅滿足于“自產自銷”,還“反銷”到傳統電視臺,與衛視同步播出并攻入黃金檔。深圳衛視日前播出了網絡自制劇《愛啊哎呀,我愿意》,就是一例。相信日后,網絡自制劇會越來越多,受眾將更為廣泛,影響將更為深遠,加強外部機制的嚴格審查,則該是必須的。說不定哪一天,影視劇的網絡平臺,會達到和電視平臺、影劇院平起平坐的地步呢。
那種全靠自覺完成內部審查的做法,雖說不能等同于沒有審查,但作用也會不大。因為隨著網絡自制形成潮流,競爭對手會不斷涌現,競爭會更為激烈,為了應對競爭、吸引眼球,為了提高收視率和點擊率、提高盈利水平,一些網絡自制劇便會不惜大爆色情、暴力,以“血脈賁張”作為賣點,以砍砍殺殺引人關注,甚至粗制濫造。要靠自覺完成內部審查,抵御“色、狠、野”之風,恐怕無異于與虎謀皮。
筆者認為,在當今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有關部門應該早一點對網絡自制劇祭起一把審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據報道,目前我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遵循的是2008年1月起施行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這個規定顯然已經過時,針對網絡自制劇(節目)缺少申報立項和審片兩個環節,重新建立一系列的審查標準,對自制者進行資質、內容及版權等的審批或審核,已經刻不容緩。因為和熒屏播放的電視劇一樣,網絡劇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也離不開政策的干預和調控。正如一位網友所言,網絡自制劇再也不能找不著管束它的“爹娘”,它需要成長,而且是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
唯品會今天確定IPO(首次公開招股)發行價為6.5美元,比之前宣布的8.5至10.5美元的定價區間下限下調23.5%;計劃發行1100萬股,附加15%的超額配售權;融資規模為7150萬美元。 北京時間3月23日下午消息,據湯森路透旗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視頻網站網絡自制劇遭網友詬病 審查仍留白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