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令人咋舌的超值低價,餐飲團購近兩年在都市白領中迅速躥紅。然而,紅紅火火的團購卻引來不少人士的擔憂,認為團購對餐飲業來說只是飲鴆止渴,在短暫虛幻的幸福之后,是漫長而真實的痛苦。餐飲企業在享受團購帶來高人氣的同時,也要冒著不小的口碑風險,而消費者對“低價等于低質”的普遍認知,對餐飲品牌也將是一場災難,這讓很多知名餐企不得不審慎抉擇。
團購利器
超低折扣人氣爆棚
“無團不餐”、“無團不聚”,不少都市白領已經喊出了這樣的口號。有數據顯示,僅2011年12月,就有10.57億元的銷售額來自本地服務類團購,其中餐飲美食類團購銷售額最高,達到5.21億元。餐飲團購人氣究竟有多旺?隨便登錄幾家團購網站,你就能真切地體會到。
48元享受原價148元的西北肥牛火鍋雙人A/B套餐,已經吸引了7313人購買;8店通用的16元享受原價31元的賽百味單人套餐,6461人已購買;3店通用的69元享原價116元的巴貝拉意式披薩雙人套餐,2476人已購買……對日均客流在幾十人到一兩百人的普通餐飲企業來說,一次成功的團購能夠在短期內讓客流量爆炸式增長。
四川飯店總經理郭順利至今對惟一開展過的一次團購活動記憶猶新,“那時候,四川飯店剛剛從恭王府遷址到新街口,很多老顧客都不知道,而原來的聯絡方式也不能馬上切換更改,于是就想到在網絡上征集團購消費者。一來可以短時間內迅速聚攏人氣,二來也節約了一定的廣告支出”。結果,在某網站剛掛出3.89折的團購信息,一下就引來了網友和四川飯店粉絲們的熱捧。在沒做其他任何宣傳配合的情況下,從早上8點半到晚上8點半,12個小時就賣出了2750多份套餐。最終,由于合作網站的支付寶出現“堵車”,才不得不叫停活動。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北京市消協法律顧問邱寶昌律師表示,不論是網絡交易還是賣場交易,買賣雙方都要秉著誠實信用的原則。如果是因為商家標錯價格,消費者知情卻仍然購買并要求索賠的行為,盡管本身并不違法,但是在道德層面上是不提倡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不能成為餐企長期經營模式 應避免跟風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