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衣服是一種樂趣,而在網購盛行的當下,買衣服的模式正在多樣化:在商場買,在小店買,上網買,此外,還有在實體店試衣,確定穿著是否合適后再上網買。這就是“試衣族”。
“試衣族”的出現讓商家的經營面臨著一定的困擾乃至困境,本質而言,并不利于市場發展。事實上,網上有售同時又可到實體店去試衣的衣服大多是品牌服裝,也就是說問題的根源更多是在品牌自己的經營上,線上線下不同的價格差異催生了“試衣族”。
現象
一試半小時,抄下貨號就走
據了解,現在有些消費者去一些品牌專賣店試衣,一試就是大半個小時。有銷售人員表示,這些試衣的消費者,挑了幾款服飾就在試衣間里面慢慢試,甚至可能已經拍下照片和抄下貨號,然后到網上購買。實體店與網店的價格差異催生了“試衣族”。據了解,同一件服裝商品在實體店最多只打到7到8折,而在網店則有可能打到4到5折。
據悉,現在澳大利亞的一間滑雪用品店,為了防止“試衣族”惡意試衣,顧客被要求付50美元購買一張“試穿券”,才能試衣。如果顧客決定購買該商品,50美元會歸還,如果不買,則不可退回。
雖然國內還沒有開收“試衣費”的商家,但賣家也想出各種方式來應對不時來襲的“試衣族”。現在已經有些商家嘗試把服裝的吊牌收起來,防止惡意“抄號”。但這些做法也遭到消費者的質疑,認為商家隱藏吊牌會使消費者難以獲取服裝的資料、價格等信息,使選購過程不透明。
專家
王先慶“試衣族”現象不利于商家正常經營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先慶表示,“試衣族”是一種消費者利用商家服務承諾占小便宜的現象,它占用和利用了商家的資源。由于網絡商城的擴張,越來越多的人傳播這種免費試衣方式,嚴重影響了商家的正常生存和經營。因此,適當收取這種“試衣費”,是對這種不公平行為的糾正,符合公平交易原則,具有合理性。至于“試衣族”如何試衣,這個問題應該由廠家或網商提供終端平臺,而不是商家。除非廠家和網商向實體商家交納“代理試衣費”。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悉,Yahoo紐約研究團隊甚至整個部門都有可能將被裁掉,但是這個消息目前還沒得到證實,不過紐約研究團隊被裁似乎已成定局。這些科學家們的前途,沒有人擔心,因為像Google和Facebook這樣的大公司都極其想收購這些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購PK線下實體店 品牌服裝出路在哪里?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