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維權難,網絡購物的維權更是難上加難。
央視3·15晚會目前根據收到的各類線索匯總統計,網絡購物投訴量居榜首。這其中的投訴集中在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網絡購物售后服務無法保障等等。
本報從多家網商了解到,普通的網購消費者,還容易落入一些網絡釣魚陷阱,甚至有網購用戶的網銀賬戶的余額瞬間“不翼而飛”。
具體到責任追究和維權,由于在網購各環節中,合作方盤根錯節,層層轉包,責任往往彌散,因而無法追究,消費者只能自認倒霉。即便出現了高達10萬的大額金錢損失,往往也很難維權。
“誰開發票誰負責,發票是解決平臺商與品牌商互相扯皮的一種辦法”,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占領建議。
網購陷阱
網購被“釣魚”
網絡釣魚的過程,說起來觸目驚心。
UC優視技術總裁梁捷向記者描述稱,釣魚網站會先在淘寶開網店,主動利用淘寶旺旺等聊天工具發消息推送,吸引用戶直接點擊。
又或者,在溝通時向IM、淘寶旺旺中發送一條購物鏈接,直接導向和真網站一模一樣的釣魚網站;用戶在點擊鏈接后,會中木馬程序,頁面并跳轉到虛擬交易頁面,用戶點擊付款后,會發現支付寶(微博)或銀行賬戶里的錢少了,但是并沒有購買成功。
“這是最常見的網絡釣魚行為。”梁捷表示。
一份來自CNNIC旗下的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報告顯示,釣魚網站往往喜歡仿冒淘寶網、騰訊、央視、新浪、藝龍、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等“有利可圖”的網站。
“釣魚網站一般是單次交易,每筆交易的金額一般不會太大,在幾百元到千元之間。”一位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的專家告訴本報。
由于上述特點,釣魚網站成為網購人群的重災區。《2011中國網購支付安全報告》顯示,2011年易寶支付接到的用戶釣魚網站投訴達4923筆,占到用戶所有投訴的89%。
“現在,網絡購物還出現了新型的、危害性更大的陷阱——網銀木馬病毒。”安全網站門戶網上交易保障中心COO喬聰軍介紹,用戶購物時點擊該鏈接,直接指向網銀賬戶,并在網頁跳轉時盜走網銀賬號和密碼,將網銀里的錢轉走。
“這些犯罪分子會迅速將用戶網銀里的錢去購買電話充值卡,然后再用充值卡去購買網游卡,最后在虛擬物品交易平臺上分批賣出。”喬介紹,網絡犯罪分子的速度很快,錢從用戶的網銀變成游戲卡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
“這種網絡詐騙的特點是跨地域、跨公司、跨行業的網絡犯罪,會牽涉到交易平臺、第三方支付、電信服務商、銀行、網游服務商等。”喬稱。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楊致遠與他控制下的董事會對雅虎的衰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外界看來,“雅虎酋長”沒有幫助公司完成戰略轉型,也沒能確保股東短期利益的最大化。 微博的發明被認為極大地推動了信息傳播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過,>>>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