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不了門的Facebook
互聯網史上最大規模IPO,使得Facebook的上市申請像一枚重磅炸彈,震撼著無數投資者、創業者乃至互聯網龍頭企業的心。
不過,盡管Facebook市值預估1000億美元、上市預計融資50億美元,但卻沒有一個明確的信號能證明:IPO能加快Facebook入華的步伐。
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如EBay、Google、亞馬遜、雅虎以及最近的Groupon等全球知名互聯網公司一樣,是“美國模式”在中國的啟蒙者。尷尬的是,在中國,Facebook仍舊是一個“該頁無法顯示”的網站。
Facebook在中國仍將繼續是“該頁無法顯示”
當Facebook即將上市的消息傳出之后,中國微博、SNS概念迅速升溫,新浪、人人網和騰訊股價受刺激呈現上漲。
在初步招股書中,Facebook指出:如果我們今后順利進入中國市場,我們還面臨來自人人網、新浪和騰訊等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競爭。
按照里昂證券亞洲分析師埃里諾-梁的觀點:“Facebook現在進軍中國市場為時已晚。”
其實,在中國,社交網絡的鼻祖并不是Facebook,而是騰訊。雖然前者主要是全球用戶,后者主要是中國用戶,但前者僅比后者的用戶數多出一億(Facebook活躍用戶8億多,騰訊活躍用戶7億多)。騰訊的存在,讓中國社交網絡已顯擁擠,何況還有人人網、開心001和新浪微博加入競賽,市場更趨飽和。
騰訊八成收入來自向用戶直接收費的增值服務,Facebook八成收入則來自向企業收費的社交廣告。歷史經驗證明,文化、商業環境以及消費者心理差異決定了:美國互聯網巨頭入華,向用戶收費難度遠大于向企業收費。相反,騰訊等中國互聯網企業,正在從Facebook學習最有價值的部分:以“開放平臺”尋求新增長。
8年前,Facebook只是哈佛大學男女同學交友的“花名冊”,在2007年,Facebook做了一個重大的,也是艱難的決定——將平臺開放出來。開放,讓Facebook在當年超越了Myspace,讓成千上萬的第三方軟件開發者搭載Facebook共同創造與分享收益。
從谷歌搭建Google+社交平臺來看,在“開放”之路上,Facebook的“學徒”非常廣泛。在中國互聯網史上,如果說,3Q大戰引發了封閉巨頭的一場集體反思,那么,開放平臺,才是真正的“藥方”。
去年6月,馬化騰為1000多名合作伙伴暢想了一個關于Q +的美好新世界:一個中國規模最大、最成功的開放平臺,再造一個騰訊。一時間,周鴻祎的360開放平臺、李彥宏的百度開放平臺、曹國偉的微博開放平臺、人人網的游戲開放平臺相繼出爐,并將平臺延展至移動互聯網。
可以說,Facebook就像“洋外教”一樣,為中國互聯網走出“叢林法則”指明了一條出路:野蠻生長難以為繼,合作與共享才能孵化更持久的戰斗力。
但Facebook從中國市場獲得的,可能遠不及它所給予的。在IPO招股書中,公司稱正在對進入中國市場進行評估:中國市場的“法律制度和監管制度非常復雜”。其實,三年前,Facebook就未曾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IPO之后入華,或成立合資公司,或合作、收購,但是,曲線進入之后又能否發揮其開放平臺的戰斗力?
Facebook入華前景仍舊迷茫。
推薦閱讀
3月9日,北京國貿大酒店群賢齊聚,高朋滿座。由遼寧省政府主辦,省科技廳和葫蘆島市政府協辦,綏中縣政府和遼寧東戴河新區管委會、《IT時代周刊》承辦的遼寧東戴河新區投資環境說明會在這里隆重舉行。奇虎360董事長周>>>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