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網絡支付逐漸普及。與此同時,與互聯網有關的消費投訴快速增長。據統計,市消委會2011年受理的互聯網消費投訴達2576宗,比上年增長42.95%,其中網絡支付安全成為投訴新熱點。
網購被釣魚網站騙走資金
消費者童小姐投訴稱,她于2010年12月13日在淘寶上買一件400元的羽絨服。當時,通過阿里旺旺聯系店家時,店里的服務人員稱店主不在,并且店主也無阿里旺旺,如果要聯系需通過QQ聯系。隨后添加了店主的QQ聯系方式,與店主溝通后,對方說“現在有的網銀的支付寶更新,不可以付款。”直接發了個改好價格的鏈接,打開鏈接地址,顯示淘寶網站內容及購買界面,按正常付款方式付完款后,直接轉為一個游戲網站。童小姐以為此站點會染病毒,故將此網站關閉。
隨后,童小姐再次上淘寶查詢此商鋪已經顯示無此店名,并且之前的鏈接也沒有內容,再次QQ聯系對方時也無人回復,在支付寶付款記錄查詢也無顯示及交易記錄。撥打淘寶客服熱線,告知沒有交易記錄,隨后在工行網上銀行查出是付到了深圳的網絡支付平臺公司。2010年12月15日,童小姐再次向網絡支付平臺公司打電話,告知此筆款已經轉到另一個公司,并且被消費掉。
消委會介入調查后,網絡支付平臺經營者回復稱:“資金消費到網聯在線商戶網站,用戶表示當時通過非法連接導致資金被騙消費,我司第一時間聯系商戶表示資金在支付當時就已消費,無法攔截,此類情況建議用戶通過報案來挽回損失”。而童小姐認為其中必有貓膩。
網絡支付消費存在五大問題
據市消委會工作人員介紹,從2011年度消費者投訴案例來看,網絡支付消費大概存在以下五大問題。一、話費充值后無法及時到賬;二、不良網站欺詐,資金無法攔截;三、不法分子利用淘寶網店引誘消費者進行購物消費,在消費者支付時發送一些非法鏈接,導致消費者支付的資金被即時消費;四、網絡支付平臺經營者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凍結賬號,解凍程序復雜;五、網絡支付平臺經營者客戶服務意識不強,對消費者投訴不及時處理。
鑒于消費者反映的情況,市消委會、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聯合呼吁:網絡支付平臺經營企業要強化誠信意識、完善網絡支付運作程序、確保消費安全。消費者在選擇網絡支付前,要先核實支付對象信息的真實性;要仔細了解扣款流程,選擇需要消費者確認產品和服務時才劃轉資金的網絡支付平臺,以免上當受騙。
推薦閱讀
另外,Twitter的廣告業務還有不少潛能可以挖掘,比如它不像谷歌那樣,谷歌還沒有有效方式找出用戶購物的興趣,同時也不像Facebook和其他的互聯網,用一大堆房地產的廣告來塞滿用戶的信箱,這些特點都還是引人關注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釣魚網站騙走資金 支付平臺難解客戶危機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