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網上書店的價格戰,讓很多讀者開心買到了很多便宜書,當當網2.2億元的虧損,與此大概也不無關系。而受此影響最大的,大概就是實體書店了。
據報道,當當網2011年虧損2.2億,當當網CEO俞渝表示,出版商出于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已經阻止了電子商務網站低于成本銷售的行為。當當并不會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圖書,但會利用成本優勢。媒體近日也報道,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張抗抗已經上交提案,其中內容之一是,“面對網絡書店的書價惡意競爭,政府不能無所作為,完全可以依照國際價格法,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對網絡書店以及其他任何類型書店的圖書銷售進行限價。主管部門可出臺網絡書店的準入措施對此加以約束和懲處。”她還援引說,韓國政府規定,網絡書店的書價必須與實體書店同步,不得低于八折。德國政府規定一本新書上市后,必須先在實體書店銷售一段時間以后,才能在網上書店銷售,并對打折幅度做了嚴格規定,銷售價格不能低于成本價。
從“風入松”書店到大夏書店,從廣州三聯到光合作用書店,從成都時間簡史書坊到上海萬象書店,從上海書城淮海店到四川弘文書局主店倒閉。這兩年實體書店的壞消息太多了。
不可否認,經營思路,經營方式,過重的稅收,不平等的競爭,以及人力和店面房租價格的上漲,是書店倒閉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網絡的低折扣搶客源,同樣給了實體書店致命一擊。我在北京購書十多年,無論是萬圣書園、風入松、國林風、第三極,還是三聯書店、涵芬樓書店或北京圖書大廈,除特價書之外,最低的折扣起碼是八折。而自從電商卓越、當當、京東價格戰產生之后,我成了這幾家電商的常客,以我購買最多的學術書而論,很少有價格高于八折。書店記書名,網上購買成了很多讀者的不二法門。以我自己為例,去年購書約花費兩萬元,除了兩套碼洋較高的書是從出版社買的批發之外,大約15000元的圖書,均是從當當、京東和卓越購得。上海季風書園的老總嚴博飛曾問我,“如果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同價,你還會在網上買嗎?”我當即回答,“如果是這樣,有很多書可能直接就在實體書店買了。”
按照俞渝的說法,當當網在圖書價格上,并沒有低于進價進行銷售。盡管電商沒有店面成本,快遞和包裝運輸費也是其不可小覷的成本之一,其總額未必就低于實體書店的店面成本。從表面看,電商的圖書售價沒有低于進貨成本,但是,極低的利潤顯然無法維持從業者的工資、稅務、以及快遞和包裝運輸成本。眾所周知的是,與傳統的書店不同,電商玩的是資本游戲。在具有大資本進入的情況下,可憐的圖書變成了電商聚集人氣、制造影響力的不二商品,而低折扣則成了屢試不爽的法門和口訣。在缺乏游戲規則的情況下,電商以總體賠本賺吆喝的價格戰,擾亂了整個圖書出版業的商業鏈,甚至連作者也成為受害者——一些出版者和作者簽訂協議,明確規定銷給電商的書,版稅要低幾個點。
就眼下的情況而論,擺在相關主管部門面前的任務,無疑是為這種無序競爭制定一個公平的規則,對圖書折扣做出規定,讓電商和實體書店在同一平臺競爭,使其無法進行賠本賺吆喝的游戲。當然,對圖書發行銷售行業進行普惠制的減稅,無疑也大有必要。作為讀者,在追逐低價的同時,我更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有合理的利潤,出版者拿什么生產優秀的產品?
推薦閱讀
廈門書生總裁莊良基曾對外表示www.tianmao.com是他以12萬元的價格出售給阿里巴巴的,而www.tianmao.cn的價格則不得而知。 DoNews記者7日中午登陸天貓發現,天貓已經悄然啟用了www.tianmao.com和www.tianmao.cn兩個雙>>>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