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報記者 龔丹韻
●嘉賓: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這些單機小游戲,體現的是自我感受,也有人把它們歸為“治愈游戲”。從這個角度說,大眾文化和游戲,也有積極的力量。
●網絡的發展也逐漸理性化,新鮮感一過去,依賴會降低。人類傳統文化里具有魅力的東西,永遠會有魅力。
解放觀點:小游戲“憤怒的小鳥”可謂紅遍了全球,有關“怒鳥”的新聞也不斷,一會兒說某件出土文物就是怒鳥,一會兒說要建怒鳥主題公園。此外,像怒鳥視頻、怒鳥笑話、怒鳥音樂等,都在大眾文化中不斷延伸。與此類似的還有小游戲“切水果”等,幾乎老少皆愛。為什么全球人都如此喜歡這類有點“腦殘”的發泄游戲?
憤怒的小鳥紅遍全球:這是一種治愈游戲
張頤武:怒鳥的有些設計和我們童年的回憶有關,比如彈弓,就是對兒童時代的懷舊心理。其實很多游戲賣點都是返回童年,沒有理性和道理可講。每個人的童年都有類似的欲望,似乎這就是人類的天性。
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好,青少年時代越來越長,現代人的兒童期和青年期都在不斷延長,人獨立的過程延緩了。過去初中、高中畢業,十七八歲就工作了。現在大學本科畢業了,還有碩士和博士,25歲以后才邁入社會并不稀奇。青年在學校的時間大大增加,并不獨立,所以不少年輕人有很多兒童的特性。從這個層面說,可能除了少部分地區,這個時代全世界人大多生存不艱難了,于是成年人兒童化的現象越來越多,越來越久地保留著童年的天性。
再者,溫飽沒有問題,但是生活的挑戰仍然相當嚴峻。大學生畢業以后,發現房價高、物價高,而職場里,總覺得自己的價值被低估,達不到期望。100萬元能買很大房子的時候,他只有50萬元,當房價漲到幾百萬的時候,他就算奮斗到一兩百萬,還是買不起,總是追不上現實。大家普遍焦慮,這種苦悶和壓力是中產階層常有的。
所以作為減壓效應,“輕暴力”游戲,就成為宣泄苦悶的最便捷方式。它有點小暴力,能讓心中的苦悶有所宣泄,但是又無傷大雅,畢竟大多數人的苦悶還沒達到極端程度,游戲的宣泄就顯得恰到好處。
解放觀點:有人說,這種“賤玩”文化,正是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寫照。無厘頭、冷笑話等,總是能輕易占據流行地位。這是后現代文化走到今天的必然嗎?
張頤武:自現代化以來,全世界的人都遇到一個共同問題:誰都不敢得罪。在任何組織里,都變得謹慎和壓抑,容易心理上失衡。而這些小游戲,則把人生簡化和單純化了,游戲中,只要經過某種努力,就能夠迅速達到目標,不像現實中如此復雜,有太多莫名其妙不可控的因素。游戲是可控的,并能在穩步升級中,獲得自我的滿足。
嚴肅文化越來越小眾,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年輕人的社會化過程變慢,適應社會越來越晚,再加上部分年輕人不努力工作就可以維持基本生活,生活有兜底,他們對嚴肅思考就不太有興趣了,更多都是“自我”問題。比如,自我感覺不快,對感情生活不滿足,渴望交往和真情,但是現實中又不會交往,害怕交往。他們的成長經歷,決定了對深刻的東西缺乏體驗。
但是與此并列的另一個現象是,精英文化一直在小眾范圍穩定發展。比如豆瓣上的影評和書評,網友們看的作品、評的內容,都非常高雅。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不同的小眾,有愛護熊的,有愛護狗的。大眾潮流中,深刻文化的發展空間還是足夠的。在網絡時代,無論你喜歡研究什么,都有很多資源可以提供。環保也好、創作也罷,都有地方去。總體上看,人的知識面肯定比過去寬泛多了,文盲率很低,花三分鐘百度一下,立即就能把元朝說得像模像樣。技術帶來的生活方式,把深度留給專業人員,大眾只需高效挪用成果就行。無論什么人,雜七雜八都能扯一點,屈原、李白等都是基本常識。放在100年前,只有少數精英才會懂、會說。
可以說,整個人類的文化思維其實是提高了。只不過知識面無限拓展后,往深里走的愿望就減弱了,不能連貫思考,發散性很強,變得平面化,但未必膚淺。
解放觀點:所以,小游戲反而更加契合了這個時代的文化思維?
張頤武:這些“腦殘游戲”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沒有意義。玩家沉溺其中,感覺不到意義,可以暫時忘記很多煩惱。游戲中的挫折立即可以克服,代之以勝利的滿足。而現實中的障礙很難克服。所以頭腦放空,什么都不想,就在游戲里拿把菜刀切切水果、拿著彈弓彈彈目標,瞬間很愉快。然而一旦不玩,從游戲跌回現實,又會陷入更大的空虛,似乎一天什么都沒干,糊里糊涂荒廢掉了,隱隱更加失落和焦慮。這些年輕人一邊沉迷游戲,自我封閉和逃避,一邊渴求真情和勝利,結果越渴求越自閉,自相矛盾,陷入非常苦悶的循環。
這些單機小游戲,歸根結底,體現的是自我感受,讓自我得到了釋放。年輕人的社會群體感弱,自我的空間卻足夠大,房子可能小,但是私密性很強。完全可以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我、敏感、細膩、輕微神經質,甚至歇斯底里。心里的創痛和不安,需要治愈。也有人把某些小游戲歸為“治愈游戲”。從這個角度說,大眾文化和游戲,也有積極的力量。
但是根本問題,并不在于小游戲居然可以大風靡,或者說它是“腦殘”還是“賤玩”。根本問題在于,當代人心理上和社會化上出現了問題群,是一系列綜合問題相互糾結爆發:成人化延緩,30幾歲的人依然像小孩,不獨立,現實挫折感大,焦慮和不安,情感缺失嚴重,人際交往虛擬化,等等。當物質很難再提升年輕人的滿足感時,只能靠精神提升了,而深入的精神思考,對有些人來說,不及簡單的游戲來得有效。最后變得靠小鳥來提升滿足感,這種情況是全球性的。
當然,網絡的發展也逐漸理性化,新鮮感一過去,依賴會降低。人類傳統文化里具有魅力的東西,永遠會有魅力。年輕人的幸福感和認同感低迷也是一個階段,總體上,這種癥候群只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現象罷了。
推薦閱讀
星晨急便倒閉后,造成很嚴重的社會影響,必須盡快處理殘存的未遞送快件。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韓瑞林表示,國家郵政局已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具體解決方案將盡快公布。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慕習)近日,專門為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憤怒的小鳥紅遍全球:這是一種治愈游戲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