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1年的“血戰”之后,中國電商的競爭焦點正在逐漸下沉,從前臺市場驅動走向后端技術驅動。
春節剛剛過去不久,京東商城就宣布了一項重大調整——設立CTO職位,原甲骨文全球副總裁王亞卿就任京東首任CTO。京東商城宣稱,CTO職位的設立是公司戰略轉型的關鍵步驟,王亞卿將從整體上改善公司的技術體系,以支撐公司業務的高速發展。
加上此前凡客誠品副總裁吳聲的加盟,宏高管藍燁認領京東CMO的傳聞,王亞卿就任CTO已是京東商城近期的第三項高管調整。雖然業界有人認為這是在完善高管體系,為IPO做準備,但不可否認的是,京東也在某種意義上表明,在“電商資本寒冬”,單純的價格營銷“血拼”已經不可持續,以技術為驅動力的基礎服務、體驗和管理正在成為全新的核心競爭點。
基礎服務“一地雞毛”
年11月11日,京東商城在“光棍節”期間訂單量超過了40萬單,同比增長超過290%。但在風光背后,也出現了服務器不堪重負、運行緩慢、瀕臨崩潰的狀況。雖然在此前11月1日促銷遭遇服務器宕機后,京東CEO劉強東宣稱將增加3倍服務器予以應對,但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論壇和微博上充斥著各種“活動一開始就打不開頁面了”、“好不容易擠進去,購物車又廢了”的抱怨。
京東的“宕機事件”絕非偶然,11月25日當晚,京東再次出現了點擊產品頁面無法打開的情況。作為一家年銷售額數百億元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京東商城在基礎平臺層面的技術“短板”已經無法回避。
事實上,對于服務器硬件以及系統架構方面存在松懈的絕不只是京東商城一家,電商界資格更加老道的淘寶也曾在促銷期間出現過宕機,業界人士認為這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許多電商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推廣、支付、物流等能吸引眼球的環節,而對于并不前沿的基礎服務則采取了能省則省、能不管就不管的態度。”某在線購物系統開發公司的副總裁在接受《計算機世界》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曾在實地拜訪時發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有的電商花很多錢打廣告,卻把網站托管給虛擬主機服務商;還有企業網站倒是自己開發,服務器卻大多是二手的,用了將近10年。
除去硬件層面,Web應用程序平臺開發、系統架構設計等問題也同樣困擾著電商企業。“流量大了,電子商務網站服務器會受到很大的并發壓力。而一些功能比如購物車、支付、訂單管理涉及龐大的數據交換,對代碼的質量要求非常高。代碼多了,又需要合理的架構設計來保證可靠性和效率。”該副總裁認為,電子商務的技術含量其實非常高,國內企業需要從決策和管理上重視這一點。“比如京東,最大的問題是系統架構設計不行,但技術部門權限受到企業快速擴張戰略的限制,放不開手腳。這次請來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王亞卿當CTO,應該是下決心做了。”
技術驅動轉型
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可靠性是保證網站正常運作的基本前提,但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商業平臺,只憑借良好的基礎服務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運用技術改善用戶體驗和管理供應鏈,進而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決定未來10年互聯網零售企業命運的將不再只是渠道的優劣、價格的高低和服務的好壞,除了底層技術的穩定性之外,對新技術的研發、吸收和利用將構成京東商城新的成長動力和競爭力。”王亞卿在就任京東CTO時這樣說。
“線上零售特有的基因是自由、海量信息、互動、評價體系等,這決定了電商企業比傳統零售企業需要有更快速、準確的決策力,必須要有強大的IT后臺系統支持。”派代網首席分析師李成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物流、倉儲、供應商管理、庫存周轉率、現金流等供應鏈環節的運作,需要仰仗大量的數據挖掘作為支撐。在后臺系統中,消費者的購買數據、成千上萬種商品品類的交易記錄都是實時進行抓取和分析,同時協調后方的倉庫周轉以及財務結算。可靠的后臺系統意味著供應商和消費者都能有很好的體驗,增加了忠誠度和流量,而精細化的決策也能幫助電商更好地控制成本,維持低價戰略。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與在零售業內深耕更久的傳統企業相比,電商企業在成本控制的核心——貨源采購方面,仍舊處于較大劣勢。沃爾瑪的全球采購,以及國美、蘇寧對于3C品類的貨源控制,都給堅持低價戰略的電商企業造成了極大壓力,再加上內部惡性的價格戰,造成了去年電商企業整體的入不敷出。
“后臺IT系統的增長空間是有限的,最終會達到一個瓶頸——再怎么優化,貨源沒有優勢,成本也會固定下來,企業也就很難依靠單純的零售賺取更多利潤了。”李成東分析,零售電商未來的運營模式會類似現在的騰訊——主業務的良好體驗只是起到集聚用戶的作用,本身并無多大利潤。電商企業真正的盈利模式將會轉型,利潤更多來自于其他衍生產品,比如廣告、信息甚至平臺服務等。“京東和當當已經開始賣廣告,競爭的緯度開始多樣化,真正有資金、技術實力的電商才會脫穎而出。”
鏈接
亞馬遜:IT驅動零售巨頭轉型
近兩年來,雖然亞馬遜依舊被稱做“在線零售商”,但這個定位正變得越來越牽強。在很多場合中,亞馬遜已不再談論沃爾瑪,而是直指蘋果和谷歌,并把它們當做自己的競爭對手。例如,在云計算這樣的尖端領域,亞馬遜就比谷歌和微軟行動得更快;去年推出的Kindle Fire更被業界稱為“蘋果iPad最大的考驗”。曾有人根據亞馬遜云計算服務的價格和其投入的成本算過一筆賬,結論是亞馬遜AWS云計算服務一年的利潤率在45%左右,遠遠高于零售業務的毛利。亞馬遜的實踐表明,下一代電子商務企業的本質是IT企業,技術將成為商業優化和創新的強大引擎。
推薦閱讀
雅虎實驗室及公司戰略主管普拉巴卡·拉格哈萬(PrabhakarRaghavan)近期已經從雅虎離職,轉而加入谷歌。消息人士表示,拉格哈萬主管的部門有可能遭到大規模裁員,該部門主要負責雅虎的長期研究。 北京時間3月5日早間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貨源采購遭控制與自身惡性價格戰成電商死穴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