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影局發布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稿(下稱《意見》),要求各地制定電影票價指導價。而引起爭議的是規定優惠票價格不低于影院掛牌價格的70%。
這個文件試圖消滅電影票價虛高的現狀,保護版權方的合法利益,應當說,這是一種規范市場秩序的嘗試,出發點是好的。但中國電影業秩序混亂的原因不是缺少管理,而是太多管制。因此,以越來越多的規則制約行業,可能又會引發更多的問題。
中國電影票定價動輒70-80元,實際上,由于團購、會員制以及周二半價等優惠措施,平均票價僅20-30元左右,70%最低折扣率規定表明,《意見》試圖令院線主動降價,消除虛高現象。這對影院是個挑戰,因為價格過高會趕走習慣團購的顧客,導致上座率下降。但也有人擔心這會提高票價,不利于消費者。事實上,這個規定將強化市場定價機制,受歡迎的電影票價可能會提高,而那些需要價格刺激的電影則可能會大幅降低。
按照目前不透明的定價方式強化了影院利益,因為其可以將電影票按全價出售但與發行方按照折扣價分賬。還有搭售行為偷票方式,比如票價包含其他賣品(飲料、爆米花等),而參與分賬時則將大頭歸為套餐中的賣品,只拿很小比例用于分賬。這種做法在《意見》中被叫停,要求影票單獨標價。這些做法有利于發行方,因為電影收益主要依賴票房而非其他衍生品或版權出售。
在中國的票價分成比例中,5%要上交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用于國產主旋律電影的拍攝,3.3%繳稅。若要降低票價刺激市場,首先要主動撤銷這8.3%的分成比例,因為文化振興已是中央的戰略性決定,在政府財政收入驚人增長,而國產電影產業脆弱的背景下,政府應該考慮出資扶持而不是繼續抽取5%的分成,甚至應取消稅收。
事實上,電影票價的多少應該由市場決定而非政府指導,目前票價亂象是管制的結果。如果政府允許發行方、院線等各自組建協會,相互博弈談判確定分成比例,定價就會趨向市場化。而且,中國發展電影事業的挑戰并不在于票價,而是電影水平。由于國產電影缺乏號召力,而好萊塢方害怕得罪中國發行方,才讓院線強勢,破壞了市場平衡。
決定國產電影水平相當程度的因素是電影審查制度,這有時限制了創作者的空間,并以自查的方式規避商業風險。這形成了一對反差,國內電影需求旺盛吸引資本瘋狂流入,但國產電影從數量和質量上令部分觀眾不滿意。只有還原電影商業的本質,給予自由競爭的市場空間,絕不會出現目前的現狀,比如管理部門還要事無巨細地親自管理票價。
推薦閱讀
土豆網第四季度凈虧損2370萬美元同比收窄,財報發布后,土豆網將在美國東部時間3月1日7:30(北京時間3月1日20:30)召開電話會議,討論財報業績。 美國東部時間2月29日16:00(北京時間3月1日5:00)消息,土豆網(Nasdaq:TU>>>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影改革走向歧途:秩序混亂因管制太多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