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劍走偏鋒的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再度選擇了讓資本市場瞠目。
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和其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阿里巴巴(01688.HK)聯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向阿里巴巴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擬以13.5港元/股(較阿里巴巴2月9日停牌前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8.42港元/股溢價60.4%)的價格回購股權。而13.5港元/股的價格正是2007年阿里巴巴登陸聯交所的上市招股價。
根據阿里巴巴方面發布的私有化公告,阿里巴巴集團計劃回購的股權包括公眾股東所持有的13.28億股股權(占總股本的26.55%),以及包括馬云、蔡崇信、德銀等六位阿里巴巴一致行動人持有的2397.02萬股(占總股本的0.48%)。但阿里巴巴集團及其另外兩位一致行動人Alibaba Group Treasury Limited、Direct Solutions Management Limited(兩者均為阿里巴巴集團全資子公司)持有的10.38億股(占總股本的72.97%)不在此次回購的股權范圍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馬云目前持有超過1536.9萬股的阿里巴巴股權,如果此番私有化得以順利進行,馬云個人套現額將超過2.07億港元。
截至2月27日收盤時,阿里巴巴報收于13.24港元/股。
據記者統計,2月22日至27日,共有158125份購股權行權。這部分購股權股東的舉動,引人關注。
回購價爭議
2007年11月6日,作為阿里巴巴集團B2B業務載體的阿里巴巴掛牌聯交所,彼時公司定下的IPO招股價為13.5港元/股,當日公司股票開盤價即沖高至30港元/股,較發行價提高122%。事后馬云宣布,阿里巴巴上市實際融資額已經達到16.9億美元(彼時折合131.14億港元),創下彼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之最。其間,阿里巴巴股價曾在2007年12月刷出過41.8港元/股的歷史高點,亦在2008年10月遭遇過3.46港元/股的滑鐵盧。時至今日,阿里巴巴試圖以當日的招股價讓股東們走回原點。
對于選擇私有化的原因,馬云將其歸結為B2B業務需要深入改革云云,而阿里巴巴2011年會員總數出現了減少、增長放緩似乎也在佐證著阿里巴巴B2B業務發展進入到了一個轉型的必要期。
但馬云“更好地服務客戶”的說法似乎難以得到外界的認同,對于阿里巴巴欲私有化的意圖及報價,資本市場微詞不斷。
在公眾股東看來,自阿里巴巴2007年11月掛牌上市,至2月21日其發布私有化公告,在1060個交易日內其平均股價為13.94港元/股,也就是說馬云給出的私有化價格較阿里巴巴的平均股價仍低3.3%;而某些在41.84元/股的歷史高位殺入阿里巴巴的投資者,其虧損額度最高可達209%。
對此,北京大學風險投資研究所研究員馬光遠表示,馬云白白用了股東5年的無息貸款。也有聲音指出,阿里巴巴選擇此時退市,就意味著此前高價買入的股東再無翻盤的機會,公司的操作對于中小股東是不負責任的。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很多人都是從微博上獲悉了保定非典傳聞,相關信息更是在微博中傳得“有圖有真相”,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我們都沒有看到衛生部門利用微博這一平臺來澄清信息。進入微博時代,政府信息公開的途徑也應該多樣化。 【IT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私有化回購價引爭議 股東大會投票結果是決定因素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