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雅虎、沸沸揚揚的阿里巴巴私有化進程中,還有一種角色被忽視。
他們不是企業,不是散戶,他們憑借資本勢力,成為交易中關鍵的角色并推波助瀾。他們或者舉手贊成,或者跟風收購,或者可能更加主動從一開始就參與了這場資本游戲。主導他們不同動向的,除了手中籌碼的多少以外,還有對阿里巴巴是否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判斷,而參加游戲的資格則由阿里巴巴的決策者授予。
“這樣的私有化像是一次大洗牌。”一位機構投資者表示,散戶、機構投資者、員工都被排出在阿里巴巴集團未來之外,雖然有個短期不錯的“對價”。
“13塊5,是不錯的價錢”
阿里巴巴最終為自己給出的價格為13.5港元/股。
這個出價與2007年底上市招股價持平。不過較2月9日停牌前,最近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格溢價60.4%,比最近1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溢價55.3%。阿里B2B表示,將不會再提高私有化價格。
多數機構觀點是:賣了吧,價錢不錯。
摩根大通就認為,對股東來說,這筆交易基本上不需要考慮。股東有機會從吸引人的溢價中獲利,無需承擔新的商業策略導致的不同風險。之前電商前景被行業內渲染得一片暗淡,加之馬云一直聲稱要“大力改革”,這都給這家B2B公司的前景增添一層迷霧。
也有覺得這個價格便宜的。
“我們配置了阿里巴巴的股票并長期看好,如此一來并沒有可能性去分享阿里巴巴長期收益了。”李先生對此表示不滿,他所管理的一只私募基金一直專注投資中國TMT方向的上市公司。他打算出售手中持有的股份套現,因為他能夠預測到投反對票的風險,即使真的反對票達到比例,私有化被否,那么也意味著阿里巴巴的股價將大跌,從而失去極好的套現機會,畢竟這個對價從短期看確實不錯。
據湯森路透資料顯示,目前除阿里巴巴集團持有阿里巴巴73%的股份,其余多為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大多在流通股的1%以下。最大的普通股股東包括摩根士丹利(1.2%)、先鋒 Vanguard Group(0.59%)和Capital Internationad(0.48%)。多家中國基金或其產品持有阿里巴巴股權,其中持股最大比例也不過為0.38%。
有業內人士預計,考慮到回購價的豐厚溢價、小股東的分散,以及繼續盈利和股價走低的前景,該私有化提議可能會成功。
“要讓大家都抵御住溢價誘惑,不太可能。”李先生說,機構行業發展、企業改革的風險提示,以及可以預見的私有化被否后的價格下跌都是機構放棄的原因。“除非對阿里巴巴增長預期非常非常堅定,并且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失敗后的回購。”
中間有商機
只是這樣“非常堅定”的要參與阿里巴巴未來的機構,似乎別有蹊徑。
阿里巴巴方面稱,本次用來私有化的資金,將由澳盛銀行、瑞士信貸銀行新加坡分行、星展銀行、德意志銀行新加坡分行、匯豐銀行和瑞穗實業銀行香港分行提供的外部債務融資以及阿里集團的內部現金資源提供。本次私有化耗資預計在182.5億港元和196.28億港元之間。
這些機構將以債務融資的方式進入阿里巴巴,雖然目前融資對價方面的細節尚不明晰,不過毋庸置疑的是,無論貸款還是換股,這些機構都將繼續留在餐桌上——與阿里巴巴一起分擔風險,或者分享盛宴。
而就在兩個月前,面對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1688.HK)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包括瑞士信貸銀行在內的國際多家投資機構均對此評價不高,紛紛對阿里巴巴股票評價作出下調整,調至9港元左右。
而真正的“自己人”,甚至不用通過二級市場便能獲得“伙伴”資格。去年11月,云鋒基金就已經聯合美國私募公司銀狐、俄羅斯風險投資機構DST以總價16億美元完成了對阿里巴巴集團員工所持股份的收購。
當時,這一舉動被認為是緩解了阿里巴巴整體上市的內部壓力,但實際效果卻是讓將員工的未來紅利出讓給了特定的幾家基金。
“如果阿里巴巴能夠私有化成功,轉板上市。云鋒基金相當于做成了一筆Pre-IPO。”一家從事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私有化業務的負責人埃林表示。
據其介紹,目前PE參與上市公司私有化或者其他方式的股權優化,一般都會選擇那些營收能力強、成長空間大、在國內或香港有可能再次上市、問題被擴大的公司。“阿里巴巴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只是,讓埃林遺憾的是他沒有參與到這一項目。“主觀地說,阿里巴巴值得長期看好。”一位瑞銀TMT領域的分析人員表示。之前阿里巴巴上市業務利潤輸血培養的支付寶、淘寶、甚至天貓業務都有很強的盈利前景。
“你不能拿了股東的紅利去養未來業務,卻等到這些業務快盈利的時候通過私有化退出。”讓李先生最不滿意的,就是這一點。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真正最成功的業務淘寶網一直被看做是上市的熱門。許多投資者希望馬云有朝一日將淘寶網和阿里巴巴網站整合,這樣阿里巴巴上市的B2B業務盈利空間將大為提高,這也是很多投資者長期看好阿里巴巴股票的主要原因。
與此種失望情緒相對應的,是更深遠的不信任。評論人顧蔚表示,阿里巴巴私有化的風險在于,可能會削損其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他的回購價與2007年IPO招股價持平。“這點很重要,等他下次再向投資者發起召喚時,投資者們怕是會掏錢掏得不情不愿了。”
李先生可能就是其中一員。他表示如果短期獲益可以的話,他將繼續購買阿里巴巴重新上市后的股票。“但是,我們不會再將這樣一家玩資本的公司的股票當成長期投資了。”
推薦閱讀
這則消息看起來與國內戶外媒體行業的現狀似乎并不合拍: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戶外媒體對VC而言就已經從“熱炒變成了冷盆”,甚至有VC表示,“現在誰要投戶外媒體,那可能是在山洞里5年沒出來了。” 2012年2月8>>>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