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變化。網絡購物的成熟給許多實體店商家帶來了沖擊,眾多的企業、商場、百貨公司等紛紛開設官方購物網站。在這個商業模式和商業習慣的大變革的時代中,為了生存和發展,中小實體店商家們也紛紛轉型求變。
實體店人流驟減成本飆升
深圳華強北是全球有名的電子產品銷售集散地,這里人流如潮、車流不斷,掩藏在其繁榮景象下的賣場店鋪也正經歷著網購的沖擊。
作為華強北賽格廣場一家IBM聯想銷售代理店的經理,王先生感觸最深是華強北人流量的驟減和實體店每年成本的飛漲。
王先生說,以賽格廣場為例,他在2001年進入大廈開設店面。2005年之前,賽格周一到周五的人流量,和現在周六、周日的人流量差不多。2005年以后,隨著網購的興起,以及更多的零售店的建立,華強北的人流量一年比一年差。他略帶夸張地感慨:“以前刮臺風都有人來買,現在天氣稍微不好,整個賣場就只剩下銷售人員了。”
“我們也曾想做大實體店銷售,”王先生告訴記者,在深圳華強電子世界開業的時候,他租下了里面的3家店面,但是最終還是因為人流量太少、租金高,而導致虧損幾十萬后退出了電子世界。
記者隨后走訪華強電子世界也看到,目前仍然有多個空置的鋪位。
當然人流量減少有整體經濟不景氣等眾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伴隨人流量日益減少的卻是租金和人工成本的飛漲,在成本高、銷售收入少的壓力下,實體店的經營難度越來越大。
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店面雖然非黃金鋪面,但每月的租金也要2萬元,靠中心一點的鋪面每月要2萬~3萬元。對于人工工資,雖然深圳最低工資標準1500元,但是由于招工難,這邊新手一般基本工資也要2000元以上,銷售熟手基本工資要更高。另外,商場還征收廣告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相比較網絡,實體店的成本太高了。
王先生的一番感慨在數碼專賣店老板周先生那里得到了證實。周先生的店鋪位于華強北遠望數碼商場,他告訴記者,這個店鋪的租金每年要強制上漲10%~20%,如果店主不同意,就要被強制搬走。
“成本在不斷上升,現在實體店的生意太難做了。”這是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聽到周先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部分實體店轉戰網絡
周先生告訴記者,現在網購已經侵占了這類數碼實體店大部分份額,成本飆升、人流量減少等多方面的壓力,使他有了經營網店的想法。
周先生談到,2006年網購剛剛興起,那時候實體店生意還好做,就沒有去關注。用他的話說,“那時候做網店的賺錢,做實體店的也賺錢。現在實體店不好做了,想做網店,網店其實也不好做了。目前淘寶上20%人做了70%的生意。”
盡管如此,周先生還是在2011年將淘寶的網店正式開通經營。“目前淘寶網店的收入僅占總營業收入的不到1%,今年想把網店好好經營一下,實體店經營壓力太大了,90%以上都是靠維系老客戶經營,并且老客戶也在逐步流失,想通過網絡開辟一個新的市場。”周先生告訴記者,目前自己實體店每月的投入是網店的三倍,當然實體店的銷售量也比較多,但是成長空間非常有限,而網店面對全國受眾,潛力非常大。
除了注冊了普通淘寶店鋪,周先生現在已經申請了淘寶商城,正處于3個月的籌備期。他告訴記者,目前在籌劃租一間像樣的辦公室,將按客服、物流、和售后等職位招聘專業人員負責,并專門請了自己的幾位朋友,負責專門籌劃網店這件事。“目前實體店的現狀已經很難突破了,網店以后會是重點。”
周先生也坦言,自己在做網店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比如很多人惡意拍下物品,等物流送到后拒收并要求退款;由于物流原因導致的物品破壞等等。“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價格昂貴,比如一部好的電腦價值上萬元,這種破壞和損失讓網店同樣面臨很大風險。”
當然,也有很多實體店主在堅守著自己的陣地。據周先生告訴記者,以遠望數碼商場的租戶為例,稍大一點、形象好一點的店面,基本上都沒有開通網店。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針對網爆“中石化為員工團購奔馳”,中石化集團昨天表示,并未對團購商品貼錢,價格便宜是因為商家薄利多銷。 【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艾米)近日,有媒體報道,繼中石油為員工低價團購住房后,中石化專門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實體店堅守者拼服務升級 部分投身網購行業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