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18日凌晨消息,美國科技博客作者卡拉·斯維什爾(Kara Swisherz)今天撰文稱,雅虎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進行“代理權之爭”上。文章指出,勒布與雅虎之間的爭斗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好事。
以下是文章內容概要:
讓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吧:雅虎不能把下半年的時間耗費在與激進投資者丹尼爾·勒布(Daniel Loeb)進行任何類型的“代理權之爭”上。
不是不應該,而是不能。
在2008年與卡爾·伊坎(Carl Icahn)展開的上一次“代理權之爭”中——其結果是大型股東對雅虎董事會造成了嚴重破壞,而這位備受爭議的激進投資者則加入了董事會——我可以肯定地說,這家硅谷互聯網公司對這種受損的體驗還記憶猶新。
憤怒的股東(他們反對雅虎的投票最初曾被錯誤計數)、分心的管理層、有關“代理權之爭”的鋪天蓋地的報道,這些事情最終導致雅虎前CEO楊致遠在那一年的假期到來以前離職,促使該公司對董事會進行了重新部署,聘用了新CEO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還作出了進行改革和重整業務的承諾。
再把鏡頭快進至今天:巴茨已在去年秋天被解聘,更新的董事會即將上臺,另一名新CEO執掌雅虎——當然,又做出了更多改革和重整業務的承諾。
這就像是電影《偷天情緣》(Groundhog Day)那樣的情節,區別在于遠沒有那么好笑。
說起好笑這個話題,昨天有媒體刊載文章,將雅虎當前與勒布之間的角力形容為:“雅虎為‘勒布切開術’做好準備了嗎?”
文章的開頭寫道:“需要多少個激進投資者才能上好雅虎的電燈泡?”隨后,文章反復闡述了勒布對雅虎本已危險的狀況將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文章的結論是:“雅虎投資者不應盼望誰當上董事就能迅速地解決問題。但是,鑒于雅虎在很長時間里一直都無法依靠自身力量來獲得牽引力的事實,在董事會中擁有一名股東價值的擁護者總不會有壞處。”
不,情況并非如此,如果投資者希望找到成功的方法來修復雅虎問題的話,而這是雅虎此前的領導人迄今未能作到的事情。
再來看看另一篇題為“交易策略:雅虎悖論”的文章,這篇文章持相反的觀點。
文章指出:“哪怕只給勒布一個董事會席位,也會導致雅虎變得更加疲弱。勒布會像牛虻一樣質疑董事會的每個決定。”
實際上,鑒于雅虎董事會變動趨勢比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的言行變化還要頻繁的事實——本周雅虎暫停與亞洲合作伙伴進行談判,此前停止與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談判——我感到無法確定的一件事情是,即使勒布在每次董事會會議上都大發雷霆,那么是否就會讓現狀有所改變。
那么,到底哪一種說法更加靠譜呢?與勒布和解將會帶來更多麻煩?還是和解將會帶來一種改變,而這種改變是雅虎早就需要卻從未得到過的?
就目前而言,我無法下定論——但我確實知道一點,那就是勒布與雅虎之間的爭斗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好事,除了律師以外,或許還要除了此事給各大網站所帶來的頁面瀏覽量。
坦白的說,我并不想要這種頁面瀏覽量。其原因在于,雅虎及其仍舊忠心的員工將會陷入更深的財務困境和陰謀詭計中,無法采取任何措施來吸收新的人才,也就無法真正地自我修復,更加無法以意義深遠的方式來修復其產品。
此外,雅虎新CEO斯科特-湯普森(Scott Thompson)——他看起來想要在非廣告領域中為雅虎找到一條新的道路——也將無可避免地因此事而分心。
況且,并非只有勒布在虎視眈眈——毫無疑問,其他一些對雅虎感興趣的外部投資者仍在嚴陣以待,想要看看是否能在危機加深的情況下拿到雅虎的部分業務。
推薦閱讀
Facebook在華注冊數十商標或為規避糾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Facebook公司雖然在中國內地依然是其未進入的地區之一,但其商標早已捷足先登。 雖然中國內地依然是著名社交網站Facebook未進入的地區之一,但其商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雅虎“代理權之爭”更像是一場陰謀詭計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