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是一個獨裁者?至少國際股東服務(Interna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以下簡稱ISS)的研究員們是這么認為的。在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中,這家企業治理監督機構批評Facebook采用了“倒退的治理機制”,尤其是通過雙軌制的股權結構,扎克伯格把持的投票權與其相關經濟利益極度不相稱。”
Facebook此次IPO被很多人譽為本世紀最重要的一次IPO,其2月1日提交的上市申請并未表明將發行多少股票,但卻明確表示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將“對需要股東通過的事務的決定結果擁有控制權,縱使其持股比例遠遠沒有達到大多數。”據費里克斯·薩爾蒙(Felix Salmon)報道,預計Facebook此次公開發行的股票比例將較低,流通股比例將在5%至7%之間。
ISS將其稱為“專制的治理模式”,并對此提出了異議。他們稱之為“一種防什么都不防驕傲自大的治理模式”。以下摘自ISS的研究報告:
看Facebook的路數,似乎與近期很多的高科技行業新寵師出一門。該公司在上市申請中鼓吹的企業治理制度的基石,也就是它的雙軌制普通股結構,和最近LinkedIn、Groupon、Zynga等的IPO如出一轍,而與Facebook未來的金主——機構投資者——長久以來的盼望形成鮮明對比。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或激勵機制是主要問題所在。通過限制股東權利和董事會義務,具體如將股票分成投票權懸殊的兩類,Facebook制造出了兩個存在分歧的不同股東群體。這反過來有可能而且會(根據ISS的說法)使代理權之爭和董事會/家族爭斗激烈化,最終使普通投資者蒙受損失。
ISS的研究報告援引了Benihana餐廳連鎖、電話數據系統(Telephone & Data Systems)、麥格納國際公司(Magna International)的案例,強調了創始人對表決過程擁有控制權的危險性。在所有這些案例中,雙軌制股權結構最終都變成了投票權平等的單一股權結構。這一過程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某些情況下“獨裁治理模式會使公司的生存發展能力不及其競爭者,即給予股東與其自己關涉利益相稱的投票權的公司”。而且,在所有這些案例中,普通股股東由于所持股票與最終獲得的投票權不相稱,因而面臨著經濟利益的稀釋。
ISS承認扎克伯格領導公司的能力。他們寫道,“在公司進行IPO的當口,讓創始人掌控Facebook的表決權似乎是一個明智的策略。畢竟,他對公司愿景決不妥協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驅動Facebook取得今天成就的關鍵因素。”
末了,ISS的研究人員認為,雙軌制結構“將股東利益劃分成可能潛在對立的不同群體”,這一最初的分裂將會擴大成仇隙,最終導致重組,而重組過程代價高昂、分散有限的注意力,且不得人心。
通過建立起兩個對立的股東群體,雙軌制股權結構創造出一種利益沖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活動參與者,在集體行動時將削弱或摧毀他們共享的資源。”
推薦閱讀
京東、易購、國美網上商城以及亞馬遜中國紛紛下架ipad,明明如此惶恐不安,為何對外又宣稱下架ipad與蘋果唯冠商標侵權案無關,難道他們同時缺貨或同時需要進行商品格局整頓嗎? 【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葉舟)打開>>>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