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司的精神領袖,一家公司的創始人離職通常都不是什么好消息。但當雅虎的聯合創始人、時任雅虎董事的楊致遠宣布于1月17日辭去在雅虎的一切職務時,雅虎的股價當天就上漲了超過3%。
“在雅虎的時光從始至終都令人激動和深具價值,但是是時候離開雅虎去尋找其他興趣了。”在給雅虎董事會主席羅伊·博斯托克(Roy Bostock)的辭職信中,楊致遠寫道。
此時距離雅虎新CEO斯考特·湯普森上任僅僅過去了一周,市場上正充斥著雅虎出售阿里巴巴(微博)股權和軟銀股權等亞洲資產的傳聞,而且,雅虎被收購的可能性也一直未被排除。
無論是在資本層面,還是在業務層面,楊致遠都被投資者認為是雅虎做出改變的障礙。他與阿里巴巴和軟銀的關系太復雜了,他的存在使雅虎對亞洲資產的處理難以排除感情因素,而且,他對雅虎的感情又如此之深。
投資者們已經受夠他了,正是他的猶豫,使得雅虎錯過了許多重大機會,也使得現在的雅虎難以推行大的變革。在楊離去后,數名董事也將離職,這被認為是雅虎進行重大重組的機會。
雅虎董事會被認為是高科技行業最不團結的董事會,目前一部分人支持私有化,而一部分想保持現狀,以及出售亞洲資產獲得回報。離職前楊致遠依然對董事會頗有影響力,甚至有投資者稱那是“楊致遠的董事會”。
雅虎的投資人埃里克·杰克森稱,楊致遠之所以離職,是因為想阻止雅虎投資者之一、對沖基金經理Daniel Loeb發起代理權之爭,使員工以及斯考特·湯普森更輕松一些。
所有這一切,都讓楊致遠的離去顯得分外落寞,人們似乎忘了,作為劃時代的互聯網創業者,他理應收獲屬于他的鮮花和掌聲。
他和David Filo于1994年創立的雅虎曾飛速成長,并一度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在上市頭10年間營業額增長了260倍,從2000多萬美元變成60多億美元,這讓輟學創業的他一度是互聯網時代最耀眼的傳奇英雄。
17年前,26歲的楊致遠正好站在了一場大勢的前端。1994年時,網景公司才剛剛成立,當時在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系讀博士的楊致遠和David Filo因為自己上網時覺得輸入網址和查找信息不方便,做了個分類整理和查詢網站的網站。
但雅虎和楊致遠的迅速崛起并非僅僅因為早早趕上了大潮。美國在線的前身1980年代末已經存在,當時,提供類似服務的還有Excite等幾家網站,但它們從成立起就直奔著掙錢而去,依靠發展付費撥號上網用戶盈利,而在雅虎,無論是收錄網址、搜索還是撥號上網,通通免費。
而楊致遠和雅虎影響最為深遠的成就,在于找到了免費下的掙錢辦法:賣廣告。免費和開放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游戲規則,“流量/廣告”則成為了互聯網行業歷史最為悠久和主流的商業模式。此前互聯網雖已存在10年,但免費內容極少,訪問互聯網數據庫的費用驚人,而雅虎的成功使得互聯網上的免費內容以及互聯網用戶都得以急速擴張。
雅虎成為了那個時代用戶們使用互聯網的入口,它于1996年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定價13美元,當天收盤價為33美元。這距離它正式成立僅一年時間。
雅虎原本的收入來自展示廣告,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雅虎聘請了原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聯席CEO Terry Semel出任新CEO,Semel發現搜索競價排名的盈利能力巨大,花掉十幾億美元收購了絕大多數搜索引擎。依靠搜索廣告的收入,雅虎的業績在2004到2005年間達到巔峰。
但問題在于,雅虎在搜索技術上并非業界領袖。在2003年收購搜索引擎公司Inktomi之前,雅虎從未做過搜索引擎。雖然之后Semel試圖把雅虎重塑為技術公司,但卻難以與新崛起的谷歌(微博)匹敵。到2006年時,谷歌的營業額和利潤均超過雅虎。
雅虎的業績不再能達到華爾街的預期,2007年6月,在開掉Semel后,楊致遠在希冀中出任雅虎CEO。楊致遠熟知互聯網,從他再度出任CEO前后幾筆投資來看,他的商業判斷力也不錯—在楊致遠的主導下,雅虎與軟銀合資成立了日本雅虎;2006年時,花10億美元和雅虎中國換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
楊致遠也對自己充滿信心:“現在這個時刻,雅虎正需要一個真正了解公司與客戶的領袖,而我認為自己正是這樣的人,我認為自己是帶領雅虎走過動蕩時期的最佳人選。”
但是在2008年對微軟(微博)收購邀請的拒絕成為了楊致遠最被詬病的敗筆。彼時微軟最高出價為475億美元,但楊致遠以微軟的出價“嚴重低估”了雅虎的價值而拒絕了。而對于雅虎的股東來說,雅虎自己要再增長很難,微軟的收購從財務回報上來看是很好的買賣,當時雅虎最大的股東萊格-梅森基金公司選擇的就是堅決出售。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李國慶表示,因為當當網沒給豆瓣錢,因此當當網的報價總是被隱藏起來。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認為,豆瓣網不在主頁推薦當當網,對當當應該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慕習)2月7日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后楊致遠時代 雅虎前景依舊撲朔迷離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