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僅僅是一個禁止網絡盜版的法案,更可能成為扼殺創新的工具。
1月18日,互聯網業憤怒了。
谷歌用黑色遮住了它美國網站的Logo,頁面下方有一行字:“告訴國會,請不要審查互聯網。”維基百科關站一天,主頁替換成了黑色頁面,上書一行字:“想象一個沒有免費知識的世界。”《連線》雜志和Wordpress的網站也用黑框掩蓋了差不多整個頁面。聲援它們的還有微軟(微博)、雅虎、Facebook……無數知名或不知名的互聯網及信息產業公司,甚至普通用戶都參與到抗議行列。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激怒它們的是美國唱片和電影娛樂業巨頭,以及其身后的政治力量—美國眾議院得克薩斯州共和黨議員蘭默·史密斯(Lamar Smith),他在2011年10月26日提出了一個《禁止網絡盜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簡稱SOPA,它得到了美國眾議院兩黨共12名眾議員的聯署支持。同樣,美國參議院也提出了一項《保護知識產權法案》,簡稱PIPA。
看上去,SOPA法案只是出于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但如果它真的得以立法并執行,將使整個互聯網業陷入黑暗。該法案的內容非常嚴苛,比如,它提議取消“安全港”—服務商接到侵權通知后,在規定時間內采取措施即可免責—而是要求互聯網服務商必須自行鑒別網站上的侵權內容,一旦出現任何盜版內容,整個網站都要被關閉。同時,它還試圖改變互聯網架構—要求政府對代理服務和域名解析進行實時監控……
對于一些由用戶產生內容的網站而言,這樣的法案無異于將其置于死地,將無限地增加其訴訟費用和運營成本。但這條法案最危險之處還在于,它嚴重違反了互聯網精神,壟斷巨頭若與政府聯手,將給創新和自由帶來毀滅性災難。
你或許覺得夸張了一點—唱片業和電影業巨頭受到盜版侵蝕利益多年,它們憑什么不能用一個嚴格的法案保護自己?你也許還沒看透一點,唱片和電影工業巨頭們其實真正想達到的目的是保持其在上下游垂直領域里的高度集權,壟斷信息,而開放的互聯網業顯然擋了它們的路。鉗制言論自由是它們勢必要達成的事—在這方面極權的商業與政治總是很相似。
言論和思想的自由為什么重要?歷史證明,嚴格的禁令下不可能存在創新,只會滋生壟斷。1930年制定的《海斯法案》堪稱美國歷史上最可怕的審查機制,對電影內容做出種種限制。派拉蒙公司依靠這個法案戰勝了許多獨立影院,在電影工業及院線發行形成了垂直壟斷,然而伴隨著一個開放時代的結束,好萊塢在短短十年的時間里變成了一個沒有創新和進步的地方。
你永遠別指望這些壟斷帝國能成為其所聲稱的“公眾經濟利益的保衛者”。貝爾帝國的建立者西奧多·韋爾曾試圖讓人們相信,在壟斷的保障下,人們可與政府緊密協作,以科學管理的大公司為大眾謀福利。但事實是,貝爾把許多能為大眾帶來福利的先進技術雪藏了數十年,比如電話答錄機,光纖、移動電話、數字用戶環路、傳真機和揚聲電話,大公司們往往擔心這些新技術會篡奪其在產業中的壟斷地位,影響其當前的市場份額。在變得開放之前,美國現代的商業史上寫滿了這種痛楚,無線電業、電話業和電視業都走過類似的道路。大公司與政府的聯合是必須警惕的。出賣公眾隱私權的事在1876年就發生了,西部聯盟公司將民主黨的電報透露給共和黨,促使海斯當選。類似的事在AT&T和雅虎身上發生過,只是換了布什的版本。
現在,SOPA又要力圖把互聯網業拖下水,你應該知道人們憤怒的原因了。白宮聲稱已經停止了這項立法,但從歷史上看,這種反復,大公司的利益和私心促成的各種SOPA總是隨時會卷土重來,這可能是隨時都要提防的。
推薦閱讀
團寶網CEO任春雷昨日表示,自己并未跑路,而是在積極籌措款項。他的微博顯示,“經全體股東集體努力,各方款項正陸續到賬,即日起開始核對發放。”不過,對于具體金額并未透露,也未說明該款項是否足夠用來支付工資和>>>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