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2011年的爭議,我們仿佛看到了春天曼舞的芭蕾,縱然前有投槍匕首,罵聲滾滾,透過季節的后視鏡,我們收獲更多的是涓涓細流的寧靜與祥和。
匆匆的履痕,記載著過去一年的風雨征程。或許,在很多人心目中,這些IT精英已經臉譜化、符號化。但誰也無可否認,他們用自己的肩膀,搭起了我們觀望與探尋的支點。有了這個支點,我們就能趁著冬天養精蓄銳,以求在未來的旅途上不偏離方向。
其實,他們的行為無不折射了一個群體現實——中國不乏出類拔萃的商界精英,但環境影響或改變了他們的認知與人生信條,或許這也是出于對商業本質的屈從與遵循。
本刊評選2011年中國IT爭議人物,并非要對他們作蓋棺定論的評判。爭議是進步的始點,有爭議才能明是非、知真假,才能撥云去霧,抑濁揚清,推動歷史的車輪越過溝溝壑壑。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兼CEO馬云
打假有理還是過河拆橋
故事梗概:
名聞遐邇的馬云令人越發感到陌生。
2011年10月10日,淘寶商城閃電發布新規,大幅提高保證金和年費。商家入駐淘寶商城,將需繳納1萬元到15萬元的違約保證金,技術服務年費也由原來的6000元,驟增至3萬元和6萬元兩個檔次。
馬云的這一新規瞬間發酵,引發了驚動商務部的“10·11”事變。10月11日晚上9點,近7000名網友(相當部分來自淘寶商城小賣家及其雇傭者)組成“反淘寶聯盟”,發起了有組織的抵制和反抗行動,針對韓都衣舍、歐莎、七格格、優衣庫等淘寶大賣家,實施“拍商品、給差評、拒付款”操作,導致這些大店鋪的商品被迫下架,運營頓時癱瘓。
面對小賣家的憤怒,淘寶商城反而針鋒相對。2011年10月12日,淘寶商城發布公開聲明,聲稱對小賣家的惡意干擾行為“絕不會讓步”。10月13日,馬云連發3條微博,一再強調堅持自己的決定。
淘寶商城與小賣家劍拔弩張的局面,在商務部介入后才有所緩解。10月17日,馬云連夜從美國飛回杭州,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現場,馬云疲態盡顯,嗓音沙啞而略帶哭腔,與之前鐵腕強人的形象判若兩人。盡管馬云仍堅稱淘寶商城在打擊假貨上決不退讓,但他被迫同意將新規的實施時間延后,2012年的保證金也減半收取。
點評:
馬云對自身形象的珍惜勝過一切,多年來一直努力將自己塑造成“創業者教父”,獲得無數國人的頂禮膜拜。但將2011年馬云身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抽絲剝繭后,發現他跟金庸《笑傲江湖》中的經典人物岳不群越來越相似。
馬云想掙更多的錢,這原本無可厚非,畢竟辦企業不同于做慈善。但他一再強調淘寶不以賺錢為目的,在為自己賺足了面子后,卻又毫不猶豫地將手伸進“衣食父母”小賣家的口袋,其做法已經背離了創立淘寶的初衷。
曾記否,馬云2009年還曾在《紐約時報》上發表題為“因小而美”的署名文章,令很多中小賣家難以名狀地感動。如今中小賣家欲將馬云從神壇上驅趕下來,其實是無法承受“馬云形象”的心理落差。
淘寶幾乎壟斷了中國網購市場,馬云因此有強硬的底氣,但不義之舉行多了,總會有人出來“替天行道”,這種暴動對淘寶和馬云的形象都是極大的傷害。在對待小賣家這件事上,我們發現,馬云和他的淘寶商城不但溝通意愿缺失,溝通渠道也嚴重缺位。
事實上,淘寶商城已經不是消費者的最佳選擇,隨著服務質量更好的京東商城等B2C網站的興起,淘寶模式存在的問題也逐漸被放大。當下,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性,他們最初純粹靠價格驅動的網購習慣已發生了變化,產品質量以及服務成了他們在網購時的重要選擇因素。馬云在這時候原形畢露,給消費者造成不好的印象,也是在給自己埋下一枚定時炸彈。
做一時的正人君子容易,做一輩子的正人君子很難很難。在此奉勸馬云一句,別以為你可以店大欺客,為所欲為,殊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人物檔案:馬云:1964年生,浙江杭州人,畢業于杭州師范學院,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現任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兼CEO。他是首位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人物的大陸企業家,曾入選未來全球領袖。
推薦閱讀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為消費者服務的良好愿望并沒有實現。甚至向攜程總裁級別人物尋求幫助也毫無回音。 近期去哪兒與攜程之間的沖突繼續升級,以下為去哪兒最新發布致攜程CEO范敏、副總裁丁曉亮公開信全文: 尊敬的攜程>>>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