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出席上周MacIT大會的蘋果合作伙伴表示,許多IT部門對蘋果的“要么接受,要么放棄”(take it or leave it)的態度感到撓頭。
MacIT大會之后人們談論的許多問題不是關于蘋果的技術或產品,而是整理蘋果各項規定和標準的復雜性和困惑,這些規定包括使用蘋果ID和iTunes賬戶,以及蘋果批量購買計劃(以下簡稱“VPP”)等。
并非所有的企業都遭受同樣或同等程度的問題,但從出席MacIT大會合作伙伴的反饋來看,適應蘋果這些規定存在諸多復雜性問題。
而且,企業還沒有任何求助對象。幾位演講者建議合作伙伴使用蘋果的反饋網站、問題上報和客戶代表反映問題,但同時提醒合作伙伴,不要奢望蘋果能給出任何直接的答復,甚至包括“十分感謝”之類的話。
演講者還稱,只有當足夠多的用戶反映一個嚴重的問題,而且該問題涉及到蘋果或合作伙伴的經濟利益時,蘋果才可能聽取意見。
一次又一次,蘋果的建議聽起來就像是“適者生存”(adapt or die)的變種,改變了IT規則,甚至是對蘋果有利的商業準則。否則,合作伙伴只能繼續忍受痛苦。
業內人士凱文·懷特(Kevin White)參加小組討論時談到了iOS移動平臺,他說:“iOS軟件資產—應用—屬于一個iTunes賬戶,而不是任何一部iOS設備。這讓人感到很痛苦,但這就是蘋果模式。”
懷特還稱,iOS應用開發人員必須選擇VPP,這樣他們的應用才能被列入VPP。懷特說:“不要將軟件視為資產,要把它視為像筆和紙一樣。”懷特還稱:“蘋果的賬戶計劃需要作出大幅修改。”
一家軟件廠商的經理稱,大會現場之所以沒有發生騷亂,是因為與會人員沒有采購官員或CFO。
另一位與會者約翰·韋爾奇(John Welch)稱:“注冊VPP,必須要重新注冊一個新的VPP iTunes賬戶,即使你已經擁有一個。”當前,iTunes賬戶通過Apple ID注冊。但懷特稱:“Apple ID會令人混淆。”
美國懷俄明州西北大學(Northwest College)就體驗到了這種麻煩。該大學為教師配備了30部iPod Touch和50部iPad,分析師薩姆·羅德瑞格茲(Sam Rodriguez)稱:“我們發現,iPad是一部很私人的設備,它并不是一臺擁有足夠空間、可以創建不同用戶賬戶的筆記本電腦。”
這不禁讓我想起,蘋果一項強調“私人計算機”(individual computer),而不是“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這也正是蘋果對“用戶體驗”的要求一項十分苛刻的原因。蘋果盡量使計算設備的接口盡可能地少,盡可能地簡單。
IT顧問本·格雷斯勒(Ben Greisler)稱,面對iOS,企業IT部門需要進行重大的模式轉變。格雷斯勒曾幫助一家企業解決一些技術問題,最后發現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技術,而在于人,尤其是這些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格雷斯勒稱:“Mac OS X和iOS對待事情的方式與眾不同,因此IT人員也要以不同方法來解決。”
來自合作伙伴的這些反饋值得我們去深思。需要指出的是,要將蘋果產品引入企業環境,可能意味著企業的基礎架構要做出重大調整。要么接受,要么放棄,適者生存。
推薦閱讀
在這些法律訴訟中,Facebook被指控侵犯了向大型網絡用戶發送信息的專利。本月早些時候,Facebook在一份提交法院的文件中表示,將尋求法院駁回這一訴訟。 路透社周二刊文指出,Facebook上市將創造資本盛宴,不過隨之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的高傲或迫使企業失去自我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