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前后創業的一批互聯網公司,能挺到現在還活著的,基本上都已小有所成,楊浩涌創立的趕集網即在其中。
楊浩涌,1974年生,獅子座,安徽人。1996年獲得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專業學士學位,1999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后赴美國留學。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后轉到美國耶魯大學,2001年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畢業后,楊浩涌在硅谷數家或小或大的公司供過職。2004年底,楊浩涌辭職回國創業,并于次年年初建立趕集網至今。
楊浩涌回憶人生和創業的幾個節點,每一步都堪稱是步步驚心。比如,他在硅谷輾轉,想拉一筆投資回國創業,但錢沒拉到,創業的IDEA已被對手看上,他只好匆忙回國小本創業,上線趕集網一個月后,全國出現了2000家分類信息網站。再比如,他苦熬數年,山窮水盡發不出工資之時,有投資要進來,卻遇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投資變成慢動作,若非2009年4月份趕集網業務實現盈利,可能就如夢幻泡影了。
在最困難的時候,楊浩涌像許三多一樣,和員工談意義,鼓勵大家“離錢越遠,離成功越近”。
從2004年12月辭職回國創業,距今(2012年1月)已經七年了。
我特別記得我當時辭職那天,我是逼著自己從座位上站起來,去跟我的美國老板說,我要離開這家公司了。老板問我做什么,我說我要回國創業。我也有過猶豫,那時候我在美國拿著很好的薪水,還在申請綠卡,將來會有不錯的前途。如果回國創業,資金又少,競爭可能會很激烈,做不成怎么辦?
最終還是性格決定命運吧!我選擇了回國創業。我覺得我是比較敢冒險的一個人。做事情時,我敢賭,我比其他人更清楚我的優勢和劣勢。
我們這代人的時代烙印
我們這代人,其實也蠻特別的。
我生于1974年,那時候文革還沒有結束,然后剛開始懂事的時候就伴隨著改革開放(70年代末開始)。到了上大學的時候(1992年),又遇到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中國剛剛開始國企改制,大量的工人下崗。我們去天津拖拉機廠、手表廠這些國企實習時,看到工人的日子的確苦,而身邊的大學老師也掙不到什么錢,那時流行一句話叫“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因此,我們這代大學生相對比較迷茫。我大學的時候學的恰好還是工科(精密儀器專業),所以當時讀研也是一個比較被動的做法,就覺得工作不如意就讀研了。
但是我們這代大學生對商業比較敏感。我在校園里就合伙搞過電影,把學校大禮堂承包下來,從外面租借影碟,貼個海報就賣票,每場都能掙到一些錢。在中科大的研究生時代,我還去找俞敏洪談代理新東方的英語資料,我甚至跟他直言,不給代理就盜版。后來我真的拿到了合肥區的代理權,再因為中科大出國的人特別多,所以我的生意還不錯,最好的時候一個月掙一萬塊錢。而當時大學畢業找的工作月薪也才一千元。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因為雅虎的董事會在這幾年都被稱為‘楊致遠的董事會’,現在他們應該更多的傾聽股東們的聲音了。”埃里克·杰克森博士看好雅虎的未來,他表示在2012年將增持雅虎股票。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艾米)雅虎周二宣布>>>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