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化體制改革步伐的明顯提速,文化傳媒板塊成為近期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中國證監會1月13日晚間發布公告,宣布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
同樣在13日,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指出,“如期完成既定的階段性改革任務,不斷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
這就意味著,人民網成為首家A股上市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這意味著,文化單位進軍資本市場的大幕開啟。
有專家認為,官網上市有可能成為今年熱門焦點,勢必掀起六中全會后文化產業改革的第一波高潮。
人民網領先官網上市潮
人民網前身為《人民日報》網絡版,是以新聞為主的大型網上信息交互平臺。《中國企業報》記者從人民網披露的資料中看到,人民網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約6910萬A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中信證券擔任其發行的保薦人和主承銷商,本次人民網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投資總額為5.27億元,其中2.88億元用于移動互聯網增值業務,1.46億元用于技術平臺改造升級項目,9243.3萬元用于采編平臺擴充升級項目。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之日,人民日報社直接持有公司66.01%的股份,《環球時報》、《京華時報》和《汽車報》分別間接持有公司11.89%、0.82%和0.82%的股份。因此,人民日報社直接及間接持有該公司79.54%的股份,處于絕對控股地位。
招股書同時顯示,人民網的資產負債率處于低位。2009年、2010年、2011年前6月,資產負債率僅為25.59%、12.60%、17.34%。
據了解,除了此次順利過關的人民網,包括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旗下新華網、北京市政府下屬網站千龍網、山東省政府宣傳部主管的大眾網、天津市政府宣傳部牽頭網站北方網等等多家官方媒體網站均有計劃登陸資本市場。
據媒體報道,新華網也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IPO,也就是首次公開招股,融資人民幣達10億元。
還有消息稱,中金公司擔任新華網項目的承銷商,但是確切的時間還沒有確定。
除了官網上市之外,《光明日報》等媒體也陸續傳出即將上市的新聞。在國務院做強和做大文化產業的政策背景之下,后期部分“國臉”和“國嘴”型媒體競相爭奪上市契機的概率也較高。
資深互聯網專家謝文表示,人民網盈利模式單一,倚重政府,能否突破市場化是其最大阻力。
這也引起了經濟通通訊社研究員周小禾的共鳴,人民網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地位,一直享受著令其他企業眼紅的稅收優惠。從公布的消息看,人民網在業務上基本不存在競爭,而且客戶大多是政府機構。但其子公司人民視訊、人民網(美國)、人民搜等盈利情況均為負數或零。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經濟之聲天下財經的微博中看到,“眼下中國國有新聞門戶網站正尋求進行自身重組,以更好地同新浪和搜狐等商業網站展開競爭。”
業內人士普遍還是認為,官方網站的上市是順應中國政府對文化產業扶持的政策東風,未來該產業相關企業上市或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又一道風景。
專家預計2012年有30家國字頭文化企業沖刺上市
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是在國家層面再次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
事實上,有關官方網站上市的事情其實已經醞釀良久。早在2009年,國務院就已經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規劃指出,要降低準入門檻,吸收更多的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所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
時任中國證監會主席的尚福林曾表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是最近的首要議題,中國證監會將全力支持文化企業上市。
在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謝倫燦看來,借助資本市場的平臺是為文化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提供支撐的重要手段。未來幾年,一方面文化傳媒行業將在政策扶持和居民消費升級雙重驅動下呈現快速增長;同時也將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不斷增強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文化產業基金近來也是備受矚目的主角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媒體人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大家對于IPO較為關注,但是也別忽視基金的存在。”
上述媒體人士表示,下一步,隨著大批文化企業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改制、進行資源整合,將有眾多文化企業涉足文化產業基金。
截至去年年底,文化產業仍舊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據公開數據顯示,電影票房已突破130億元。而此次,中國電影集團更是入股人民網,由此可見,文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已見端倪。
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顯示,到“十二五”末,新聞出版業將實現總產出29400億元。
有專家指出,對于文化行業而言,后期熱度走向很可能會朝向兩個極端。一是擁有線上和紙質媒體相結合的大媒體功能的上市公司。另外一方面,FACEBOOK今年內的上市步伐也會刺激擁有高科技實力的媒體。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預計,2012年,國有背景文化企業沖刺上市的有30家。文化產業上市門檻放寬的“政策紅利”又會倒逼民間各路資本搶灘,接下來的“十二五”期間,預計每年有30—50家文化企業進入IPO。
雖然現在文化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風潮正勁,但是周小禾認為,“監管層在對上市文化企業尤其是這些官網的審批上要更加嚴格,因為他們代表著政府的誠信,不能讓一些同質化眼中、盈利模式單一的企業登上‘末班車’。”
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楊致遠自雅虎成立以來,一直擔任著董事會成員的角色,他在和潛在的投資者討論時,一直奉行高壓手段。他和董事會意見不和,這也讓談判越發地緊張。楊致遠和雅虎董事會一直以來面臨著投資者的強大壓力。不過>>>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