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4小時跟隨用戶的終端,手機已經成為開發各種應用的商家必爭之地,智能手機以及3G網絡普及,更是將移動互聯網的商業誘惑無限放大。近日在2011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公布的《2011年度中國游戲產業調查報告》顯示,隨著智能通信終端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崛起,手機網絡游戲市場2011年拿下了17億元人民幣的實際銷售額,同比增幅達到了86.8%,預計2016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5億元。然而,中國的用戶付費習慣還有待形成,PC端游戲巨頭紛紛涌入,對于中小企業,這個市場還有無機會,本期推出手機游戲專題解讀手機游戲市場機會。
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平板電腦的興起,使得“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僵尸”、“水果忍者”這些游戲以及其背后的公司揚名立腕,賺的盆滿缽滿。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移動游戲在未來將取得像PC游戲一樣的地位,市場前景一片光明。
于是,游戲巨頭和創業者紛紛涌進手機游戲產業。不同的是,游戲巨頭開始加緊布局走平臺化路線,而中小創業者則如一葉孤舟奮力突圍。未來,手機游戲市場將是大玩家的戰場,留給中小創業者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
海外市場成賺錢主戰場
盡管市場盤子增速迅猛,但中國公司依然擺脫不了墻里開花墻外紅的宿命,基本依靠海外市場賺錢。
手機作為24小時跟隨用戶的貼身終端,承載了用戶大量的碎片化時間。以手機的擁有量為基礎,其游戲市場擁有數十億的潛在用戶。
第九城市副總裁沈國定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隨著智能機的普及,中國手機游戲市場前景廣闊,從2003年至2011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7.90%。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夢子表示,預計2012年,國內手機游戲的市場規模約62億元人民幣。
盡管市場盤子增速迅猛,但中國公司依然擺脫不了墻里開花墻外紅的宿命,基本依靠海外市場賺錢。2011年,北京數字頑石無線科技有限公司憑借一款“二戰風云”的手機網游實現了近兩億元的收入,但海外收入占七成。
機鋒網高級副總裁李鵬告訴記者,相對于中國市場的狹小,海外市場的用戶規模和付費習慣都很好,收入至少是中國市場的6~10倍。國內人習慣了盜版軟件、免費軟件,大部分人不會去花錢購買應用,付費率低使得國內手機游戲市場前景美好,但眼下凄涼,開發者們不得不把主要經歷放在海外市場。
目前,蘋果APP開發者盈利模式有以下幾種:一是付費應用帶來的分成收入;二是應用免費,在應用內嵌入廣告,按點擊分成;三是應用內收費,如按道具收費等。友盟CEO蔣凡表示,未來的國內市場,應用免費、后置付費(應用內通過虛擬道具等收費)將成為手機游戲的主要盈利方式。
但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由于91手機助手這樣的模式存在,也為手機游戲的付費蒙上了一層陰影。據了解,91手機助手花錢購買蘋果APP Store的應用進行破解,免費提供給用戶。用免費模式吸引用戶之后,在游戲中嵌入廣告,與開發者進行協商,協商成功將簽署協議,廣告收入與開發者三七分成,這種模式使用戶難以形成付費習慣。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東電亦表示,除非優酷立即糾正不道德行為,否則東京電視臺與優酷在未來合作的大門將永遠關閉。東電還將保留進一步間接或直接在中國或國際上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要求優酷停止盜播《火影》等;優酷訴土豆不正當競爭 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外成手機游戲賺錢主戰場 大玩家洗牌行業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