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周晴)作為個人身份的真實憑證,公民身份證信息承載了太多的功能和責任。身份證信息公開查詢,撥動了公眾個人信息安全這根敏感的神經。
身份證查詢已在秘密成為牟利工具,日前,新華社的一份報道揭露了僅花5元錢就可以查身份證詳細信息。”部分商業網站提供身份證查詢服務,還能顯示照片等信息,網站之多,服務流程之詳細,儼然成為一個大產業。
據了解,目前網上提供的查詢服務向所有公眾開放,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免費的身份證號碼分析,即根據所輸入的身份證號碼構成規則,分析顯示如證件初始發證機關、個人出生年月、性別等信息;另一種是能比對姓名和號碼并顯示照片的收費服務。
調查發現,不少身份證查詢網站的數據支撐均來自北京國政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政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稱,身份證信息只有用戶本人才能看到,公司并不獲得,非常安全可靠,不會泄露。該公司目前已有多家合作網站,如ip168等。
盡管當前這種身份證信息核對服務應用需求很大,但其商業運作方式卻引起不少人的擔憂。
一些專家也指出,即使是有特殊需要要查公民的身份信息,應當嚴格遵循程序,由相關機構工作人員代為查詢,而不能使查詢者直接接觸到這些數據,目前這種公然公開的方式帶來的隱患很大,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導致個人信息泄露,一旦被他人用于商業促銷或網絡暴力,由此帶來的生活困擾是很可怕的。
其次,為身份造假犯罪提供可乘之機。這樣的信息查詢系統在不核實服務使用者信息的情況下,就可以隨意查詢全國居民身份證匹配情況,這為一些不法分子盜用信息制造假身份證,用于違法犯罪提供了便利。
北京市公安局打擊電信詐騙專家金大志說,以前騙子打電話都是按號段隨機撥打,而現在,“詐騙團伙利用越來越精確的個人信息,詐騙得手概率也會大大提高。”
第三,侵犯公民隱私權。一些專家指出,互聯網等虛擬空間的公民隱私權同樣不容侵犯。北京市消協法律顧問邱寶昌說,在網上交易或其他類似情境下,公民主動填寫告知,那么此時的信息就不叫隱私,而是公開信息,例如公司招聘、網上交易等。但如果隨便什么人都能夠查詢身份證信息,并且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的,那么就是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
推薦閱讀
衛士通方面表示,這種支付方式最大的特色就是不需要用戶更換手機、SD卡或者SIM卡,解決了目前移動支付推廣中最大的難題。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水寒)在去年9月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衛士通日前就移動支付業務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身份證查詢被商業化 撥動信息安全敏感神經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