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的互聯網增長與發展,或依靠人口紅利,或重復挑逗用戶,或依靠資本驅動,或依靠合縱連橫,或依靠母體裂變,或依靠平臺寄生。
2012年的互聯網,整合或許會成為主流。在熱錢驅動的占坑式投資中,總要給資本和產業一個交代,當然,決定這一切的,是用戶興趣和他手中的鼠標。
平臺之戰:三足鼎立,群雄歸附
關于中國互聯網格局的說法有兩類。一類是張朝陽的戰國七雄論,張朝陽曾表示,中國互聯網現在被百度、騰訊、新浪、搜狐、網易、阿里巴巴、盛大這七雄所割據。
還有一個說法是TABLES。T代表騰訊、A代表阿里巴巴、B代表百度、L代表雷軍系、E代表周鴻祎系、S代表新浪和搜狐。
兩類說法都提到一些共同的公司,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新浪與搜狐。筆者認為目前已具有互聯網平臺特征的企業是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他們分別代表信息類平臺、商務類平臺與娛樂類平臺。
百度掌握著信息檢索入口,位于食物鏈最頂端,天然具有信息平臺優勢。可以歸納為信息類平臺,典型產品包括百度阿拉丁和框計算。
阿拉丁是百度所推出的一個通用開放平臺,它將接口開放給獨特信息數據的擁有者,從而解決現有搜索引擎無法抓取和檢索的暗網信息。提供信息數據的擁有者可以獲得位置優先權,同時給用戶在百度站內展現更多信息檢索行為。
舉例來說,你搜索一款汽車,以往是一個鏈接直接進入第三方網站,現在包括圖片、價格,參數等信息都得到全面展現,目前,汽車類是易車網和百度合作。再舉例,你要搜索酒店,百度目前優先提供的是子公司去哪兒網的價格比價信息,既包括地圖,也包括預訂信息。
如果說阿拉丁是針對商務信息為主,框計算則是針對娛樂、游戲、工具類信息展現。如果你搜索植物大戰僵尸,以往可能前往某家小游戲網站進行游戲,現在不必了,你可以繼續留在百度站內立即游戲。
讓用戶盡快離開,還是讓用戶繼續留下,百度選擇了后者。如何選擇合作伙伴與是否截留流量給予關聯公司,是百度平臺面臨的公正與公平問題。
阿里巴巴旗下網站是商務類平臺的代表。既有買家與賣家平臺,也有集市與商場平臺,也有團購平臺,既有企業用戶,又有個人用戶。C2C的開放本質決定了任何一個人可以在網絡賣貨,也可以售賣任何商品,這種屬性決定了其具有無限拓展性的開放優勢。
每一個買家都是基于阿里平臺的創業者,基于商務類的創業具有直接變現功能,與通過流量再獲取廣告方式不同,商務類平臺的變現能力和貨幣化功能更強。
針對淘寶日益龐大的交易數量,甚至出現了諸多基于商品篩選的創業公司,最近大熱的美麗說,蘑菇街等網站屬于典型代表,本質上屬于對商品信息的精細化整理與媒體化運營。
除了第三方通過阿里平臺獲益,淘寶目前自身已經裂變出聚劃算等項目,支付寶也裂變出集分寶,此類屬于子公司孵化出孫公司,上述公司都將在外圍繼續為阿里平臺修城筑墻,持續鞏固其電子商務平臺的地位。
騰訊是萬能綜合類平臺。要用戶有用戶,要流量有流量,既有商務接入,也有娛樂接入和工具接入。旗下社交平臺QZONE、朋友網、游戲平臺中心等用戶黏性極高的平臺,使得其變現能力極強。
坐擁7億QQ用戶與巨大流量渠道,是自己生產內容還是平臺渠道,騰訊已偏向平臺渠道策略。在電子商務方面,騰訊出手投資了包括珂蘭鉆石、好樂買在內的數家電商網站,同時在去年推出了電商新平臺QQ網購平臺,與QQ商城、拍拍獨立,分別針對的是獨立B2C、商城B類商家和C類賣家三類商戶。
QQ網購平臺能否整合產品帶來流量和吸引用戶,這是其面臨的挑戰。畢竟,用戶可以去垂直B2C網站購買,也可以選擇名氣更大的淘寶商城購買,如何讓用戶進入QQ網購,這是問題。
在移動互聯網和游戲方面,騰訊更是投資了數家公司,構筑其堅實的內容屏障。
騰訊社交開放平臺也開始調整分成策略,月收入10萬以下,騰訊不參與分成,所有收入歸開發者。月收入10萬-100萬之間,騰訊拿30%,開發者拿70%。月收入100萬-1000萬之間,騰訊和開發者各拿50%。據悉,新策略將從2012年開始執行。
另有媒體報道,騰訊游戲未來可能逐漸減少自主研發,而改為接入運營更多第三方優質游戲進行分成。騰訊成立的開放投資基金,接連出手投資娛樂公司華誼、網吧渠道順網、李開復旗下的創新工場、雷軍旗下的金山網絡等。
預計2012年,三家平臺企業的優勢與作用將更加明顯。誰成為大平臺,誰將擁有掌控產業鏈和制定規則的能力,但產業鏈的共贏才是有公信力的平臺最應該具備的特點。
越開放,越壟斷的策略正在中國互聯網版圖上演。
推薦閱讀
知情人士透露,雅虎公司已委聘高端獵頭咨詢公司海德思哲(HeidrickStrugglesInternational)幫忙物色新的董事人>>>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