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慕習)《溫州都市報》刊登了《一個農民工寫給鐵道部的一封信》,一個名叫黃慶紅的重慶籍農民工講述了他4次到火車站排隊買票,未能如愿的經歷。工作人員告訴他用網絡和電話購票,可能比排隊更快。但網絡和電話購票,對于生活艱苦的農民工來說,比通宵排隊購票更不現實。黃慶紅的訴苦信引發全國熱議,媒體為他買了回渝飛機票,他仍牽掛買不到火車票的工友。
針對農民工網絡購票難的相關問題,IT商業新聞網記者采訪了央視特約評論員王志安,他說:"網絡購票只是改變了人們買票的方式,改變了排隊的方式,但是并沒有增加供給,也沒有減少需求,所以不能緩解買票難的問題。現在網絡購票會存在農民工這部分群體不能買到票的問題,買票資格被網購剝奪有一定道理,網絡購票政策的推出是以一部分人買不到票為代價的。"
科技發達了,火車票也實現了網購,但是現代科技的實惠不能普及到每一位公民,對此,王志安認為:"科技并不能解決買票難的問題,價格是關鍵,票價應該市場化,應該通過價格調整需求。"
另外,IT商業新聞網記者看到王志安在微博中提到:
在中國你能找到十年不漲價的商品嗎?電信,汽車,之外差不多就是火車票了。火車票除了換車型之外,原有綠皮車的價格多年一直未變,考慮到通脹的因素,其實一直是在降價。先把價格降下來,造成人們紛紛搶購,然后再制造五花八門的手段去解決購票難,這就是春運買票難的真相。
買票難其實是個假問題:春運回家有多種途徑,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凡是價格市場化的交通工具,從沒聽說買票難,買票難是人為制造的問題。不信?你明天規定飛機票一律一折出售,看看飛機票難買不?
一說到價格市場話,就有人說窮人怎么辦。買火車票的可不全是窮人,而窮人有時候也更愿意話高價買票。假設現在一個窮人因為不會上網,沒有買到火車票。可家里有新娘子等著她回去結婚,或者家中的父母病危等著看最后一眼。你是愿意他買不到票就不回家呢?還是花比別人高一倍的價格成全他?
壟斷和管制不必然帶來高價,有時候帶來的恰恰是低價。鐵路壟斷恰是例證。因為低價才會在管制價格和市場價之間形成可出售的"租",掌握資源的人才可以將"租"轉化為自己的利益。
加價雖然沒有增加運力,但是卻可以合理分布客流時間,越到春節時價格越貴,從初一到初五可以大幅打折。然后再逐漸恢復價格。這樣許多人就可以合理安排回家時間。買票難其實是特定的時點大家需求一致,在時間上分開了,也能較大程度解決問題。
推薦閱讀
Facebook將推出一個新服務Facebook Cards
FacebookCards將從本周四開始面向全球Facebook用戶開放,幫助用戶根據Facebook個人頁面的照片和其他內容設計個性化名片,從而將虛擬身份引入到現實世界中。而該服務獲得了英國數字打印公司Moo.com的支持。 北京時間1>>>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6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