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李琳)2011年的最后一天,央行發放了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此次共有61家企業獲牌,至今共有超過百家的企業獲得官方認可。百聯安付寶、杉德、便利通等上海預付卡公司終于重新啟動多用途預付卡功能,但斯瑪特卡、雅高E卡等有外資背景的通用卡依然陷入了難以申請牌照的尷尬中。據悉,這類具有外資成分的發卡企業一直都沒有出現在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上。
“就是因為他們的投資方背景,使得他們無法向央行申請。”長期從事金融領域研究的余先生透露,中外合資企業沒有資格向央行遞交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申請,因為他們從性質上來講不屬于央行管理范疇,中外合資企業應該是向國務院方面進行申請,然而國務院方面目前還沒有明確有關對具有外資背景的發卡企業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規則以及流程細則,這就讓這些企業申請無門,成為“無人管的小孩”。
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知,除斯瑪特卡和雅高E卡之外,中銀通支付商務有限公司的中銀通支付卡也很尷尬,該卡由中國銀行、中國銀聯和中銀信用卡公司共同組建,但其中由于有港資成分,因此也一直未獲第三方支付牌照,但該卡本身相當于借記卡作用,究竟其是否需要第三方支付牌照很難界定。
按照新規規定,第三方支付企業不得是外資身份,外資或合資性質的企業面臨著或者去外資化,或者轉手賣掉的可能。部分“耐不住性子”的外資企業則開始自謀出路。
據悉,澳大利亞上市公司安卡國際集團旗下的安卡支付在2011年時出售給了支付寶集團,其出售剝離正是由于擔心無法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安卡支付是否開創了外資支付公司被并購的前河,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政策是外資第三方支付“繞不過去的結”。“不是好與壞,而是生與死。”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這樣形容政府的監管政策對于外資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影響。
外資第三方支付企業已然到了做出抉擇的時候。“想快速取得牌照的外資企業需要轉變身份,否則就要等待很長的時間,而結果的好壞更是難以預料的。”艾瑞咨詢分析師王維東說。
更為重要的是,外資第三方支付企業還要面臨內資企業不斷壯大與日益穩固的競爭壓力。“先拿到牌照的內資第三方支付企業已然在時間上取得了優勢,并且會利用先發條件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率。”王維東分析說。而即使部分外資第三方支付企業最后可以申請到牌照,其也難以應對未來的競爭及改變行業格局。
推薦閱讀
明確要求各網站加強網絡經營管理,對不具備入市條件,虛假注冊、有重大違法行為、嚴重失信的經營主體采取相應手段強制退市,并限制其再入市。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子山)此起彼伏的網絡團購欺詐案引起國際工商>>>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