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國內多家網站接連身陷“信息泄露門”,再次引發(fā)社會公眾的強烈擔憂。當前,個人信息泄露確有蔓延之勢,面對此種亂象,如何在制度層面加以防范和打擊已經迫在眉睫。
購房之后裝修騷擾電話不斷、購車之后保險公司隨之提供“貼心”服務、生完孩子之后立馬被各種母嬰服務機構盯上……現實生活中,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的煩心事已經司空見慣,多數民眾都感受過“被泄露”的困擾。
信息泄露,對個人來說不僅可能面臨著騷擾纏身,更給詐騙分子留下可乘之機。當“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成為公眾的揪心之問,一些掌握大量個人信息的公權機構難辭其咎,長此以往,必將傷害到全社會的誠信氛圍和公眾“安全感”指數。鑒于個人信息泄露的高發(fā)及其背后的利益驅動,對當前的個人信息泄露頻發(fā)問題不能僅僅依賴技術渠道解決,更不能以“未造成重大影響”的理由等閑視之,而應納入社會管理規(guī)范和法律監(jiān)管范疇,從制度層面探索解決之道。
制度建設滯后是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頻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現行的《刑法》、《居民身份證法》等都對泄露個人信息行為規(guī)定了相關法律責任,但并沒有廣泛適用于各行各業(yè),對房地產、網絡以及各種調查公司等“非公權力”單位和一些不法商人的個人行為難以起到約束作用。此外,個人信息泄露由于個人取證非常困難,維權成本偏高,導致大多數被侵權人只好忍氣吞聲;一些違法違規(guī)的侵權案件查處不力,制裁不到位,沒有起到真正的懲戒示范作用。
此次互聯網大面積個人信息泄露事件仍在調查、評估過程中,我們在等待真相和結果的同時,也期待在制度約束、行業(yè)自律和公民自保的努力下,個人信息安全不再是一句空話。
推薦閱讀
1月1日,廣電總局下發(fā)的“限廣令”正式執(zhí)行,即要求各電視臺播出電視劇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在“限廣令”實施首日,記者觀察發(fā)現,江蘇衛(wèi)視、湖南衛(wèi)視等各大衛(wèi)視紛紛對電視劇插播廣告做出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令人揪心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