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最后一個月,黃老邪(網名)的生活驟變。4個月前,他還是一家醫藥公司的高管,拿高薪,過生活。12月1日,他創辦的“降藥價網”上線。
網站簡單,猶如一本電子書,900多頁,公開了14000余種常用藥品的供貨價和零售價,以及1300多種中藥材的供貨價,而這本“書”的頁腳寫著:給百姓一個真實的藥價。
網站初建的幾天,黃老邪看著竄漲的訪問量很興奮,“有這么多人看啊”,沒幾天,流量超過百萬,服務器癱瘓了。黃老邪開始手忙腳亂,一邊,網友熱心,“你們是否已被封殺?”;一邊,媒體漸漸涌來,“您此舉的初衷是什么?是否另有目的?”;而另一邊,某些制藥企業致電恐嚇,“馬上刪了我們廠的藥價,否則,……”
黃老邪保持著深喉的神秘感,面對媒體,他化名“衛柏興”,“為百姓”的諧音。他告訴時代周報,希望通過自己的舉動,促進藥品降價,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如果你們要質疑我,我們可以面對面地對話。”
藥價虛高已非秘密,過去也有醫藥代表等業內人士掀開過冰山一角,但就信息量以及直觀的信息公開方式而言,衛柏興是第一人。
1斤阿膠差價300元
吳曉(化名)是北京一家投資顧問公司的醫藥行業研究員。12月初的一天,她大清早邁進辦公室就聽到同事們議論不休,說的正是降藥價網。
粗略瀏覽網頁后,吳曉對幾種藥有了些印象,比如,凈石靈膠囊(10粒×2板×2小盒),供貨價為6.05元,而零售價達到128元,是前者的 21倍。又如,煙酸占替諾注射液(0.3g×2ml×10支)的供貨價僅1.1元,但零售價為49.9元,相差近45倍。而差價較大的是一款阿膠 (500g/盒),出廠價648.2元,零售價945元。老衛概括道:“五六倍(差價)是正常;十幾倍差不多;幾十倍少一些;上百倍,可能也有。”
“這些信息非常詳細,商品名、通用名、國藥準字、生產廠家、藥品規格都寫得很清楚。如果它們的來源真實可靠,那么,創辦人肯定花了不少心思。”在吳曉看來,大部分供貨價與零售價之間呈現的差額比例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衛柏興告訴時代周報,被曝光的藥品以中小藥企產品為主,供貨價即藥企的對外招商價,而零售價主要為藥企對產品的自主定價。
在醫藥公司工作時,老衛前前后后花了一年時間收集數據。“這個行業變動很塊,有些藥廠今天還活著,明天便可能死去或被別人收購,而且,每半年,部分藥價就要調整一次,幅度接近10%—20%。所以,為了這些資料,我幾乎找遍了全國的藥廠,數據反反復復核了好幾遍,而花費遠不止媒體所說的幾十萬元。”
對于收集的“成果”,老衛解釋道,供貨價并不等同于成本價,其中包含了藥廠的利潤。其實,不少藥廠生存不易,2塊錢的藥可能僅賺2毛,利潤很薄。“中小藥企的出廠價大多合理,但品牌藥企的利潤空間較大。”
至于零售價為何高企,“原因不在藥廠,而在于流通,在于銷售終端,但這不說明高藥價與藥廠沒有關系,事實上,正是藥廠對產品定下了高價,否則,下游流通環節無利可吃,他們便不愿賣這種藥。換言之,定高價的是藥廠,但賺錢的另有其人。”衛柏興說。
浙江省某地級市三甲醫院的一位藥劑科主任告訴時代周報,對于老百姓而言,這個網站最大的參考價值在于供貨價。買藥時可以查詢下這個“底價”,如果是6元,那么,你若實際花了12元,那“還好”,而若花了50元,那就“冤大了”。
用“曬病歷”來監督醫生
“降藥價網”一夜走紅后,衛柏興這樣規劃它的未來:我想做成一個公益性平臺,純粹地監督藥價,包括,出廠價、零售價、招標價,等等。
目前,老衛的團隊12人,計劃將陸續公布一部分保健品、醫療器械以及計劃生育用品的價格。同時,他還在網站上設計了一個名為“曬病歷”的論壇,鼓勵網友上傳病歷,共同監督醫藥費用是否合理。
“譬如,一個膽結石患者曬出各項醫院收費單據后,我們發現,抗生素原本一種即可,但實際用了好幾種,一周一次的例行檢查一兩天就做一次,出廠價 10元的藥品賣了100多元,可以斷定,這家醫院和主治醫生肯定存在濫收費、高收費的問題。”衛柏興聲稱,打算吸收專業人才,以非實名制方式,讓他們在網上實行監督、評判。
“這個點子很好。”廣州邁特華制藥廠總工李德生告訴時代周報,此前,其在廣東省一家三甲醫院藥劑科任職時就曾將1000多份病歷及醫生用藥進行過比對、研究,并試圖向醫生指出其中的問題,只是,“不少醫生根本不予理睬”。
吳曉亦認為,曬病歷的做法具有建設性意義。“在國外,很多病人的醫藥費都走保險。保險公司在核保時會對病人的病歷、用藥做細致的審核,若醫生存在亂開藥、高收費的問題,那么,這筆費用的責任就會落在醫生身上。”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邊振甲說,雖然為期兩年的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了重要成果,但藥品安全監管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一是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銷售假藥現象依然存在;二是違法藥品廣告問題屢禁不止;三是部分生產經營企業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降藥價網狙擊虛高藥價 用曬病歷來監督醫生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