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泄密事件仍在進一步擴大,自上周CSDN、人人網、貓撲等網站被曝用戶密碼外流后,近期天涯、新浪微博也難以獨善其身。目前,在天涯近4000萬用戶賬號密碼被掛到網上公然下載的情況下,天涯社區已向用戶發致歉信,新浪微博也開始強制要求用戶更改密碼。
360安全中心發布紅色安全警報稱,目前已有超過5000萬用戶賬號和密碼在網上公開擴散。于是有網友感嘆:“全民修改密碼的時代來臨了”。不論是運營管理的漏洞,還是黑客強大的技術,在互聯網面前,我們越發覺得自己幾乎沒有了隱私,能夠掌握公眾信息的網站或者黑客,其實比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比如豆瓣電臺知道我的口味,我卻沒法概括它。更可怕的是,我們常會對此不以為然,還繼續提供著各種信息。
大家在享受網絡高度的開發性、流動性和交互性時,恰恰這些特性決定了個人信息一旦在網絡上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以及任何人攫取之便捷將無法控制,使得侵權變得十分容易。這次密碼泄露事件只是公眾個人信息被侵犯的一個窗口而已,在生活中,公民個人信息通過網絡被泄露、個人電腦被黑客入侵、網上購物清單被人留底等情況時有發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遭遇過病毒或木馬攻擊的網民為2.17億人,占網民的44.7%。有過賬號或密碼被盜經歷的網民達1.21億人。一種普遍的不安全感彌漫在網絡世界。
拿什么來守住我們的密碼?此次大規模的互聯網用戶信息泄露事件,表明許多網站的安全意識淡薄,對用戶的核心數據保護不足。同時,國內的《電子簽名法》迄今未能在商務領域應用。另外,當前社會對互聯網公共安全的治理,有待增強。最大程度地建立并完善網絡個人信息的保護制度,成了網民與管理者共同的呼聲。
個人信息的保護,不泄露是底線。在個人信息的獲取、收集、持有、使用、營銷等環節都需要管理保護機制。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個人信息受到侵害后,責任主體只承擔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對于如何補償受害者并未做出相應規定,當前理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民事補償機制,更好地保護個人信息。
推薦閱讀
發視頻的網友稱:“隨后我找到那里的一位工作人員問了問,才知道剛才的‘和尚’是五臺山一個寺院的方丈,經常帶著不同的美女來這里游玩。” 我還是第一次面對這么多的媒體,本身也不懂得上網,通過這次的事情我才知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密碼泄露事件升級 信息安全無藏身之地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