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消息,一晃到年末,盤點中國概念股這一年表現,可以說是危機連連,能用大起大落,過山車來形容,騰訊科技長期觀察的65只中國概念股中,到12月21日股價多數處于低點,與最高點相比高達47只股票跌幅超50%,占總數的70%。
在此期間,中國概念股頻頻遭遇做空、甚至遭遇生死劫,已有數只中國概念股退市或面臨退市威脅,與其他中國概念股不同的是,盛大網絡董事走了一條不同的路,批準私有化退市協議,將于2012年第一季度正式完成,成赴美上市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首例私有化交易。
7成股價跌幅超過50%
這其中,新華悅動傳媒、中華網、大華建設跌幅均超過90%,其中,新華悅動傳媒跌幅達97.08%,中華網跌幅達95.64%,大華建設跌幅達92.69%,并且股價均低于1美元。
酷6傳媒、當當、人人、凱斯網絡、麥考林、僑興移動、藍汛、僑興移動、僑興環球跌幅均超過80%。在過去一年,酷6傳媒遭遇暴力裁員、創始團隊洗牌,元氣大傷,與優酷、土豆距離越拉越遠,并且逐漸跌出第一陣營。
人人公司上市時也是風光無限,開盤前發行價確定為14美元,按此價格計算,融資金額達7.4億美元,創中國互聯網企業赴美IPO募資新高。此后人人網股價漲至24美元,躋身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前四強。但隨后人人網股價直線下跌,如今僅3.29美元,跌幅達86.29%。
作為中國首家上市的B2C公司麥考林,去年上市時首日收盤股價17.26美元,漲幅達56.91%,一時間讓B2C行業興奮,不過,隨后股價遭遇滑鐵盧一樣的下跌,如今股價僅1.19美元,使得新浪深受其累。今年3月新浪以每股6美元價格買入麥考林19%股份,不到一年時間虧損超過5000萬美元。甚至散戶也無法幸免,樂淘CEO畢勝(微博)就自曝投資麥考林虧損達數百萬。
跌幅達到70%的中國概念股也有10只之多,包括無錫尚德、文思創新、金融界、德信無線、淘米網、優酷、中華網軟件、華視傳媒、海輝軟件、易居中國。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淘米網、優酷非常受科技行業看好,這也讓不少科技從業者深受其害。
跌幅在50%到70%之間的中國概念股也是多達25只之多。其中,土豆跌幅達62.74%,新浪為62.11%,奇虎360跌幅為55.37%,這其中奇虎360三次遭遇做空,做空機構Citron指出奇虎有意向華爾街夸大了自己,以期維持夸大的高市值希望,并將其目標價格定位5美元。
跌幅在30%到50%之間中國概念股有9只,包括分眾、盛大游戲、前程無憂等,其中,分眾兩次遭遇渾水做空,逼得分眾CEO江南春(微博)不得不出面澄清。相對而言,跌幅在30%以下的中國概念股僅有9只,百度、盛大網絡、網易相對抗跌。九城是因此前失去魔獸世界中國運營權股價早已大跌,跌幅僅僅4.59%。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科技關注的這65只中國概念股當前股價全部低于最高價,甚至不少處于股價最低點或接近最低點。
存退市隱憂 資本是把雙刃劍
當初借殼上市的上海聯游的日子并不好過,由于股價長期低于1美元,已兩次遭遇納斯達克警告。一手將聯游推上市的唐駿則已做了甩手掌柜,撤資走人,這也使得聯游處于更尷尬境地。更早之前,新華悅動傳媒已被納斯達克市場除名。
中華網軟件則于近期被納斯達克宣布退市。號稱“中國互聯網第一股”的中華網母公司CDC集團(中華網投資集團)此前也正式向美國法院提交破產保護申請,股價一度跌破1美元,面臨退市風險。與退市隱憂并存的則是遭遇做空,今年以來已有分眾、奇虎360、斯凱、新東方在內的多家股票遭遇做空。
今年11月,美國做空機構渾水研究 將矛頭指向分眾,稱其過分夸大了液晶廣告屏幕數量,高溢價收購涉嫌內幕交易,是“中國的奧林巴斯”。受上述消息影響,分眾股票跌幅39.49%,股價創一年來新低。直逼著分眾連夜召開電話會議,分眾CEO江南春頻頻在媒體露面澄清。
更早之前,斯凱則兩次遭遇獵殺,以做空東南融通并導致其退市而聞名的Citron稱,斯凱操控真相,隱藏自己日漸衰亡的商業模式,讓斯凱連續幾日股價座山車。與保上市殼和阻擊做空不同的是,盛大網絡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直接私有化。
中房信也可能是和盛大網絡相同的命運。今年11月,新浪財報透露第三季度凈虧損3.363億美元,2.3億美元與對中房信投資非臨時性貶值減計有關。這也使中房信將徹底從納斯達克退市消息浮出水面,易居中國宣布向中房信發出收購其剩余股權要約。假如此次交易成功,中房信將成易居全資子公司。
對此,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于國富(微博)指出,中國企業對美國證券市場規則不熟悉,運用游戲規則能力不到位,導致部分做空機構大規模選擇中國概念股來做空。相反,蘋果、微軟因建立全面防范機制,與美國股民零距離,做空機構無法從做空這些公司中牟利。
千淘資本合伙人李華兵表示,上市是一把雙刃劍,既可獲得品牌知名度提升,獲得融資,也要遭遇分析師、股民質疑,維持上市成本很高。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呂本福認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需有私有化計劃,以應對做空機構做空。
推薦閱讀
預付卡銷售旺季又至,盡管國家多部委對商業預付卡監管愈發嚴格,但仍有不少商家嘗試新業務,大打新規擦邊球。以下為對預付卡的各種亂象盤點。 【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唐茵)預付卡銷售旺季又至,盡管國家多>>>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