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艾米)最近,一家名為“降藥價”的網站引起廣泛關注,網站創辦者是一名化名衛柏興的男子。“降藥價”網公布14000余種常用藥品的供貨價和零售價,兩者大多相差數十倍。“降藥價”網火了,網站數日內的訪問量已超過800萬次,服務器幾度癱瘓。衛柏興也火了,但至今仍未以真實身份現身,他說化名“衛柏興”就是“為百姓”的諧音。
“降藥價”網是2011年12月1日才開通的,十幾天時間里便紅遍中國,是因為它很“草根”地曬出上萬種藥品的進價和零售價,多數藥品進價低于10元,其中不少零售價比進價高出數十倍。如某企業的咽炎片(0.25g*18片*1板/盒)的供貨價是1.80元,而零售價則高達37元,相差近20倍。另一藥品煙酸占替諾注射液(0.3g*2ml*10支)的供貨價是1.10元,而零售價則是49.90元,相差近45倍。被曝光的藥品基本上以中小藥企產品為主,其中價差較大一款名為“延丹益心膠囊”,出廠價10元,零售價卻達97元。
降藥價網所示部分藥品價格表
據該網站創始人介紹,之所以選擇12月1日開通這個網站,是因為契合國家發改委12月1日啟動“藥品底價調查”行動。在他們網站標識中,以草根方式祭出“響應醫改、惠澤百姓”旗幟,頗為悲壯!雖然網站創建才十幾天,但網站創始人就已經受到了不少來自不同方面的多次恐嚇,也有有醫藥公司主動聯系,愿意協商降低零售價,還有20%~30%的藥廠要求刪除數據。
“降藥價”網目前提供14041種藥價查詢(規格供貨價零售價企業資料),囊括百姓大部分日常用藥,還有3萬種藥品已拿到供貨價和零售價,待需拿到相關證據會在網上公布。網站創始人表示:“希望通過民間監督降藥價”。
但有醫生、醫藥代表稱,網站上標出的零售價并沒指出數據的來源,因此并不科學。不少業內人士猜測此舉極有可能是網上藥店的前期自我炒作。而已經有記者調查醫院人士得知,降藥價網的藥品供貨價基本屬實,沒有什么水分。
也有不少人認為,不管設立的初衷是什么,降藥價網對提高藥價透明度,讓普通百姓對藥品供貨價和零售價有所認識,仍有不小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降藥價”網的模式很特別,它有些類似于“維基百科”,在他們“降藥價”論壇上,網友貼出報道“邀請大家在論壇上曬藥費單、講述自己所經歷過的高價藥事件”,這種全民參與自下而上的草根方式,比發改委自上而下的行動會更加有效。網站創始人介紹:“我們力創全新的集合電子商務平臺、SNS社區和實體營銷中心于一體的醫藥營銷模式,構架一個寓教于樂的SNS社區游戲平臺,增強消費者的自我藥療知識與技能”。
或許,這種“電子商務+SNS社交+維基百科”的模式是“降藥價”網成功的關鍵。“維基、SNS社交和電子商務”模式將推動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社會更需要“降藥價”這樣發出真實聲音的網站。
推薦閱讀
本市微博實名制規定16日開始施行后,一些網民對此表示擔憂,對個人信息是否能得到妥善保護表示憂慮。對此,該規定已經明確要求,落實技術安全防控措施,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嚴禁泄露用戶信息。 對于近日引起社會各界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降藥價”網:“電子商務+SNS社交+維基百科”模式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