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即將過去,互聯網電視在經歷了牌照發放、產業鏈整合、監管糾偏等等不平靜的一年后,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1年互聯網電視中八大看點,反思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得與失。
1、互聯網電視七大牌照終湊齊:優勢各有千秋
在2010年頒布新的監管條例之后,時隔近一年時間,七張牌照終于在今年9月前一一實現落地,于是“2012是互聯網電視元年”的說法在業界廣為流傳。
無論明年是否互聯網電視元年,但是七大牌照全額出席確實發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產業競爭對手的增多,也意味著用戶的選擇在變多,市場也在逐漸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著。
值得一提的是,各家牌照方都在業務上有著各自的優勢,如華數在IPTV上的豐富運營經驗;百視通在體育、紀錄片上的超強優勢;CNTV在新聞節目上的傳統優勢;南廣傳媒與優朋普樂的產業合作;快樂陽光背后湖南廣電的娛樂內容資源,以及CIBN的國際節目資源。
雖然服務優勢各異,實力均衡或也是事實,但如何讓用戶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這才是產業的癥結所在。正如優朋普樂CEO邵以丁所說:“這是一桌各種菜系的視覺盛宴,關鍵是大家如何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讓用戶享受到。”
2、產業鏈大調整,平臺運營服務商新角色攪動格局
在2010年前,互聯網電視最受人們詬病的就是內容監管的缺失,淫穢、暴力、盜版等非法內容開始從PC視頻向電視蔓延。所以在新監管落地后,用戶感觸最深的是安全。不過對于更多業內人士而言,監管的門檻還意味著產業整合的難度系數在提高。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南廣傳媒,選擇商業互聯網公司優朋普樂作為業務合作伙伴,商業互聯網公司為持牌方提供平臺運營服務是其產業鏈資源整合的第一步。華數傳媒緊隨其后,展開了與盛大和百度的合作。同時,廣電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整合電視應用服務商是深受歡迎的。
如此一來,政策監管造成產業鏈緊縮的說法看似有些過敏。不過,有一種擔心卻更為合理,那就是整合的速度是否能趕得上用戶的需求,這需要所有的運營商們認真考慮。
3、商業互聯網企業的電視之戰
如今每塊有價值的屏幕都連上了網,其中自然包括電視老大。不過,作為最后一塊連上互聯網的屏幕,其巨大的商業價值,讓所有的商業互聯網企業都趨之若鶩,其中,視頻網站是其中最熱情的。
不過,現實總是有不如意的地方:中國的電視意識形態監管讓準入門檻高了許多,這樣不少視頻網站都采取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嘗試進入互聯網電視業務。如樂視網在今年5月宣布與海信電視合作的烏龍事件,至今當事三方還是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無論如何,這次疑似違規操作的事件給視頻同行們敲響了警鐘:互聯網電視牌照不可怕,但是違規必查,何必玩火燒身呢?
4、電視廠商折射產業之痛:概念還要飛多久?
電視機廠商是產業鏈中最為積極的一環,在發布互聯網電視一體機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智能電視、云電視等概念產品紛紛上市。只是智能電視的應用商店和云電視的云端服務概念不僅讓用戶難以理解,業內人士也是大發牢騷:失去產業鏈其他環節配合的云電視,如何實現云端服務?
云電視的前端是用戶,而后端然是連接著平臺云服務,只有強大的平臺支持和適配支持,如云計算、云儲存等,用戶才能從終端中自由地獲取數據和服務。
所以智能概念和云概念要飛多久,需要看業務平臺服務和終端適配多久能真正落地。
5、IT巨頭谷歌、蘋果和微軟:互聯網電視新晴雨表
在進入8月以來,蘋果、谷歌顯然已經成為了全球互聯網電視的焦點,尤其對于電視機廠商來說,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電視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在經歷了第一代電視機頂盒的失敗后,兩大佬都將目光投向了一體機市場,而且將操作系統和語音控制作為了產品核心。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將智能手機的智能效應克隆至電視之上。
不過,對于內容服務,谷歌和蘋果雖然相對過去都取得了更多內容提供商的合作,可是有線電視依然是其最大的阻力,沒有有線電視內容的有力合作,谷歌和蘋果的內容服務依然顯得很單薄。
6、終端新生力量: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市場光明乍現
互聯網電視機頂盒,一直都被視為電視互聯網視頻業務的灰色地帶。廣電總局對其的監管一直都處于曖昧的狀態,所以部分視頻廠商都試圖從這一灰色渠道切入互聯網電視業務。
不過這種情況在今年7月發生了轉變,先是北京廣電突然下文要求未經獲批的視頻網站不允許通過機頂盒向電視屏幕輸送互聯網視頻,而后廣電終于在今年10月公布了181號文件,正式界定了機頂盒的合法性以及相關的播控平臺監管政策。
這一新規,無論對于產業鏈還是用戶來說,都是一個利好的信號。相對于一體機的產品形態,機頂盒一樣擁有極廣的用戶群體,存量市場的用戶優勢明顯。在得到政策的扶持之后,無論是平臺運營服務還是終端廠商都可以大展拳腳,獲得高速發展。
7、互聯網電視海外之旅:百視通、CIBN新觸角
不再僅限于國內的視頻市場,將互聯網電視服務業務的觸角延伸到海外市場,是國內平臺服務商的另一個重要動作,百視通和CIBN都是如此。
“一屏多云”與“海外戰略”一直是百視通在互聯網電視上的策略,尤其在實現與眾多外資電視品牌的合作后,其海外市場有望擴大。而CIBN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則由于其業務屬性,開辟海外市場更是意料之中的事,尤其在今年6月獲得互聯網電視牌照審批后,其將面向全球傳播,提供以TV為主要接收終端的視頻和互聯網應用服務。
視頻網站樂視網也在今年9月的一次合作伙伴大會上表示了用視頻服務進軍東南亞市場的計劃,此舉雖被認為是由于國內準入門檻太高采取的求全之舉,但其高調著實引人注目。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本土運營商服務海外的華人市場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不過她們也需要冷靜看待被西化的華人市場在節目內容需求上的變化。
8、未解之題:用戶付費還是廣告模式?
互聯網電視發展至今采取何種商業模式一直懸而未決,是用戶付費模式,還是廣告模式,所有的運營商都在探索嘗試之中。目前互聯網電視的盈利模式還是采取了服務資費與電視機捆綁銷售的保守方式。不過優朋普樂表示不久的未來將嘗試用戶付費的方式。
在互聯網電視的點播業務中插放廣告顯然是不甚妥當的,這與用戶的需求相悖;另一方面,電視屏幕的用戶付費基礎雖然比起PC視頻付費基礎更加健康,但是要在短期內說服用戶付費還是有困難的。
或許正如優朋普樂提出的解決方式:需要先讓用戶認可服務,而后分服務、分內容提供個性化的套餐付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推薦閱讀
不少上班族為“總結”糾結,有的上網抄,有的拿去往年的修改,記者調查90%的人覺得寫年終總結又一定難度。有人用甚至在網上購買“個人小結”。 -不少上班族為總結糾結,記者調查發現網購個人小結有泄密風險 -一位在美>>>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