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和李開復之爭仿佛是一部美劇,繼第一季的“助教門”之后,第二季繼續上演。方舟子拋出更多的問號,質疑李開復在多次公開場合提到和奧巴馬曾是同班同學、為何當年被聘為助教卻拿不出聘書等等。劇情可謂高潮迭起。最新消息是,李開復終于在微博上公布了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聲明和聘書。對此,方舟子稱,“李開復算不上造假,是拔高了自己的職稱。”“助教門”雙方就此握手言和。
和奧巴馬是同班同學?
方舟子開火:奧巴馬回憶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生活:“在紐約,我準時上課,認真聽講,然后便是回家看書或者寫作。”李開復卻在中國到處說奧巴馬對功課不感興趣、經常和他一樣在課堂上睡覺,千萬別讓奧巴馬知道。
李開復接招:關于我和奧巴馬同學一事:我自己并不記得奧巴馬,是前幾年一位同學告訴我我們曾經一起上過課,并嘗試回憶一些細節。今后寫作及演講中,我將不再引述容易造成自夸印象,而又僅僅是耳聞之事,否則確實不妥。
方舟子對《IT時報》記者表示,奧巴馬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歷,在美國社會本來就是個謎,被稱為奧巴馬的lost years,“2008年華爾街日報曾提到采訪了400名奧巴馬在哥大的同班同學,沒有一個記得他,也找不到任何影像資料。而李開復卻反復說‘和奧巴馬同堂睡覺’的故事,這就是個新聞了。”
李開復曾在自傳《世界因你不同》中提到,他看了班級合影才發現奧巴馬也在里頭。方舟子隨后跟進,“要這張合影”。面對對手的來勢洶洶,李開復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有點調侃地說:“我跟他(奧巴馬)當然沒有合影,如果有的話我也想辦法拿一份回來了……”
助理教授為何沒有聘書?
方舟子開火:美國大學要聘用一個助理教授,首先會向他寄一封意向信(offer letter),如果聘用對象接受了條件,正式開始工作了,學校又會給他一封聘用信(appointment letter)。現在看來李開復兩封信都沒有,所以只能找校方補發聲明?
李開復接招:公布了包括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JaredL.Cohon的來信、1988年發出的“研究計算機科學家”(RCS)證書、1990年的助理教授(AP)聘書、1990年發出的停薪留職證明以及1991年卡內基·梅隆大學接受其辭職信件等文件。
根據此次披露的信息,李開復于1988年5月獲聘擔任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型計算機科學家一職,工資為每年51000美元。隨后,李開復于1990年7月1日獲聘擔任助理教授,工資為每年46000美元(9個月)。但他沒有上任,在7月9日辦理停薪留職1年去了蘋果,1年后正式離職。李開復說, 除教學責任外, 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兩者職能相似,工齡皆可計入終身職。但是書中描述的“26歲副教授”與實際擔任助理教授時的28歲事實不符,深感歉意,將在下一版自傳中修改,而亞馬遜(微博)上銷售的英文網絡版已修正。
對于李開復的致歉,方舟子也表示,與唐駿不同,李開復職稱問題屬于拔高,算不上造假,不過他也認為,這個判斷僅僅指職稱問題而言,不等于(李開復)沒有其他問題。看來,這場“助教門”是暫時偃旗息鼓,還是會重新開鑼,尚未可知。
★對話方舟子
IT時報:你是從一開始就準備好了質疑李開復的所有材料,還是邊“發現”邊質疑?
方舟子:其實我最開始真的沒想一棒子打死,只是質疑他的助教身份,后來天使會(注:由國內知名天使投資人發起設立,李開復也是成員之一)的人站出來力挺他,我就很窩火,把他的自傳從頭到尾花了一天全部看完,又發現了很多疑點。可以這么說,是天使會那幫人刺激了我,他們說什么方舟子小題大做、太無聊之類,我當然不干了,繼續深挖,果然還有很多問題。
IT時報:你事先預料到李開復會怎么回應嗎?
方舟子:我這個人別的不說,但在“打假”這方面我還是很有自信的。在他回應奧巴馬這個典故時,我早就料到他會這么說,我想讀者們也能猜到。李開復現在反復強調“給我點時間”,我猜想他這幾天正在調用所有的社會能量和人脈,在爭取卡內基·梅隆大學出具聘書證明。不過即使聘書補IT時報:好拿出來,也并不能證明什么,當年原始的聘書才最有說服力。
IT時報:很多網友都質疑你,為什么不去挖掘更有意義的真相?
方舟子:我有很多本職工作,寫科普搞研究,“打假”只是我偶爾出手。關于李開復的履歷質疑,之前在國外留學生論壇未名空間的BBS上就有了,后來才有網友轉到我這里。
我多次說過,李開復的事情和唐駿的完全是兩回事。他的學歷擺在那兒。但是現在國內有很不好的風氣,很多名人都熱衷于粉飾自己的歷史,神化自己。李開復在《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中,提出誠信是人的首要品質,我只是想告訴大家,真相到底是什么?
推薦閱讀
莫岱青告訴記者,順豐此舉主要是拓展業務范圍,以及緩解現在快遞業競爭的強大壓力。其他快遞暫時還不會跟風,畢竟快遞業與便利店在運營上還是有差距,現在順風也在試水階段。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吳勇)近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方舟子:只想告訴大家真相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