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律師朱春明在走出工商局門口時略作遲疑,轉身又折了回去。他突發奇想--要不要查一查“渾水研究機構”(Muddy Waters Research)的中國工商資料?
渾水已因幾場戰役在華爾街威名大振,它是近兩年潛入中國市場的一條鯊魚。此前,專注中國概念股研究的渾水報告導致在加拿大上市的“嘉漢林業”市值縮水30億美元,另兩只中國概念股“綠諾國際”和“中國高速頻道”不得不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退市。新鮮的是:渾水成立剛一年之久,不僅中國市場對其來路陌生,美國也正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它感興趣。7月《經濟學人》以《紅旗崛起——渾水背后的男人,中國上市公司的一個災難》為題,對渾水創始人和其商業模式進行了大討論,結論是:神秘兮兮。
好奇心讓朱春明順藤摸瓜。
當日,他很快找到了渾水機構創始人Carson Block在中國的私人公司,并一路狂奔到其公司注冊所在地。“對的,Carson的公司就在這里!”經過一番熱烈攀談,上海閘北區某小型經濟園區的物業得意洋洋地告訴朱:“Carson非常較真,和我們物業也有糾紛。”
渾水的上海中轉站
據記者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絡查詢的公開資料:渾水機構創始人Carson Block在中國的私人公司名為——倉寶閣倉儲(上海)有限公司
35歲的Carson對美國市場回應:“我不是忍者刺客,專門以毆打公司為樂。”不過,其行蹤的確神秘兮兮,部分原因是他“已收到死亡威脅”。
通常,Carson只在香港與美國之間穿梭,但從不透露具體位置。另外神秘之中的神秘,是該機構的商業模式。據《經濟學人》文述,渾水研究除Carson之外沒有一個全職雇員,Carson大量地雇傭承包商進行傳統或非傳統的調查,然后向對沖基金銷售研究報告。
考慮到Carson是《在中國經商,無師自通》的原創作者之一,其本人也曾長期在上海從事有關海外企業的教學項目。什么是Carson可能的中國信息中轉站?
朱春明當日發現,可能是線索之一。
據記者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網絡查詢的公開資料:渾水機構創始人Carson Block在中國的私人公司名為--倉寶閣倉儲(上海)有限公司;公司類型:外商獨資;成立時間:2008年10月14日; 注冊資本:100萬港幣;股東發起人:香港Love Box Storage Limited;公司經營范圍:普通貨物的倉儲及物流等相關配套服務;而公司法人代表則是Carson Cutler Block。
而倉寶閣雖為倉儲公司,但其于今年10月底在互聯網絡發布的大量招聘信息為:LCD廣告客服高級經理、LCD廣告銷售總監、LCD廣告樓宇巡視專員、LCD廣告媒介調度、樓宇巡視專員等,與分眾傳媒業務及調研分眾報告出爐的時間基本相符。
當日朱春明也不是吃飽了沒事干。嚴格意義上來說,他與渾水既是同行,又互為潛在客戶——就在意外追蹤渾水的數月后,朱春明的老板曾成華接下了美國某對沖基金的一個大單:針對渾水在中國的第六次出手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這些盡職調查內容包括:渾水有關分眾傳媒的一系列報告質疑是否屬實;江南春(微博)針對渾水報告的回應是否合理。
十天前,分眾遭遇渾水狙擊,一份80頁的做空報告,讓分眾股價一夜跌去39%,15億美元隨之蒸發;而曾成華的這份新生意——上述美某對沖基金,有可能借此機會“做多”分眾。11月底,就在渾水與分眾的獵殺與反獵殺正激烈酣戰之際,曾成華也和他的公司成員們忙得焦頭爛額。這是一場有關“監督”與“反監督”的大戰,而“監督”與“反監督”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利益。
時代的產物
根扎于本土市場的“曾成華們”是“類渾水們”隱秘商業模式中的重要一環。
“時代的產物。”曾成華對此見怪不怪,并對渾水研究在去年的迅速崛起,用一句話高度概括了其歷史意義。換言之:在中國市場,圍繞負責上市成交的“公司-風險投資-投行”的主鏈條外,有一條附帶產業鏈仍然被忽略,那就是:風險投資和投行都有大量分析機構。而近兩年,這些分析智囊團在以“外包”的方式迅速壯大。
做多或做空動作,在美國資本市場是常態。通常,在做空過程中,做空者通過市場上已有的做空機制買空某股票,然后發布負面報告使股價下跌從中獲利,接著,可能與律師事務所或者投資機構合作,通過集體訴訟獲取高額賠償。在美國,基于很多數據都有第三方公開渠道可以查詢,美國早有如KROLL等金融服務公司和頂級的律師事務所從事相關調研業務,商業調查在美國也已經是一個成熟市場。“但中國是個例外,鞭長莫及,又十分神秘。”曾指出。
首先,中國在個人信用、企業信用包括政府等領域仍然缺乏整套體系。其次,近幾年,大量VCPE進入中國市場淘金,為了上市,在一級市場,所有相關金融環節都在一條利益線上,但出現二級市場后,有些基金與調研機構開始完全利用游戲規則進行反向操作,揭露其早已經知曉的問題或進一步調研揭露問題進行謀利,這是變量。
“2007-2008年以前,美操盤手包括對沖基金等機構更多是做多中國概念股,而當中國概念股很火后,唱多反而獲利少,做空行為開始增多。”曾成華認為。
曾的生意,也正是隨這波時代浪潮應運而生——在上述兩個條件下,就造就了通過灰色、邊緣地帶(非傳統方式)進行商業調查的系列產業鏈崛起。事實上,根扎于本土市場的“曾成華們”是“類渾水們”隱秘商業模式中的重要一環——兩個群體既是同行,又互為潛在客戶,他們可能是獨立調研公司,也可能叫風險控制公司。除了“賺大錢”以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神秘。
“我們公司注冊在開曼群島,找不到任何工商資料。另外,我們的所有交易合同,并不會與直接客戶簽署。”曾成華說。
這是金礦,又是藍海
因圍繞中國公司的交易、并購快速膨脹,而又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對稱,專業調研和分析信息人士的需求就被大量激增
雖然成立僅兩年,曾成華的公司年利潤在千萬人民幣以上。“這是金礦,也是藍海。”一位律師事務所人士如此形容這個在中國新崛起的生意。
“因圍繞中國公司的交易、并購快速膨脹,而又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對稱,專業調研和分析信息人士的需求就被大量激增。”該人士稱,但所有信息的分析關鍵是圍繞內幕人的交易:“這些內幕信息可通過各個環節的滲透、互補和論證反復檢驗,同時對沖基金也有相關決策團隊,不會單獨靠某個調查公司的調查結果作為行為導向,所有單獨的調查信息只起參考作用,這是盲人摸象的一個組合過程。”
身在北京的會計人員陳偉鴻也是參與到這波新浪潮的一員,他是本土私人調查公司的一名非全職員工。據陳偉鴻透露,其非全職雇傭公司的一項單子曾迫使某傳統行業上市公司股價下挫了二分之一之多。
該調查公司獲得盡職調查任務包括:第一,基于財報數據進行分析,為何該公司某季度業績增長特別快;第二,公司基本面情況,包括有多少工廠、工廠開工率和物流量等。第三,該公司廠房獲得情況,是否有內部交易。
在接到任務后,陳私人調查公司的老板迅速將這份盡職調查分割為數十個細分問題,然后,圈定非全職聘用的人員進行調研,雇傭人員再在全國范圍內圈定調研網點。這些調研內容包括派人去廠房蹲點、計算每天廠房的進出車流量、汽車大小、裝貨量等。調查結果:該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來自擴增廠房的政府補貼,而非實際商業利潤。
一個月時間,這家私人調研公司凈賺100萬人民幣。但是,也并非所有本土調查公司對美操盤手來者不拒。據陳偉鴻透露,他們曾堅決拒絕了一家美國對沖基金客戶的邀約,原因是該客戶存在“歷史污點”,這些歷史污點包括:不尊重和保密調查公司的信息來源,如當對沖基金收集到信息、內部形成兩股意見時,要求信息源對質。
美國市場的一種聲音認為,做空機制的存在能使市場監管更有效,因為這意味:在美上市的公司除面對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例行監管外,市場上無數做空機構還會通過發現上市公司財報中的漏洞和會計欺詐手段而提起訴訟,獲取賠償。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在1995年至2002年間做空者發現的惡意會計手法比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現的總和還要多,包括最早質疑安然公司財務欺詐的人物,就是一位對沖基金經理。
“一個有關金融服務的新興行業正在中國崛起。”曾成華說,但所有受訪對象不愿透露其龐大而無形的調研團隊組織形態,這是一個復雜的“供應鏈管理”。曾成華稱,他們的主要人才庫包括: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專業律師事務所、專業商務咨詢公司以及媒體從業人員,而專業律師事務所和信息源充分并具備調查能力的媒體從業人員又在其中起到扛大梁的作用。
此外,香港相關調研公司也在積極尋覓中國本土人才。通常,通過LinkedIn 或者獵頭搜索目標是他們尋覓人才庫的一個重要渠道。一個月前,香港某投資咨詢公司已經按照目標客戶廣撒網絡:“感謝你的LinkedIn鏈接,我們正在尋找提供公司聲譽盡職調查的自由職業者和分包商,幫助我們了解指定公司的好壞情況。我們的客戶提供源源不斷的工作,我們已經有相應記者,但工作負荷高,因此我們希望擴大我們的網絡。”
(應采訪對象要求,朱春明、曾成華、陳偉鴻均為化名)
推薦閱讀
沒過幾個小時,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田維義在微博上表示:“學校保安很辛苦,也很盡職,我希望大家都能尊重和理解他們,尤其是為人師表的教師,更要尊重他人。他們忠于職守,而不是牛。其實校園保安和中南海保安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渾水公司調查:創始人行蹤神秘收死亡威脅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