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號下午,上海下著小雨,在江蘇路與愚園路交界處,兆豐大廈28層的分眾傳媒(NASDAQ:FMCN)總部內依舊人來人往,員工們在辦公室一角的咖啡吧悠閑地喝著飲料,這看上去像平白無奇的一天。
分眾傳媒副總稽海榮的手機響個不停,來自全國各地的詢問不斷打斷他的工作。就在此前一個晚上,包括稽海榮在內的許多分眾傳媒員工,又度過了一個不眠的夜晚。
當天晚上,美國著名做空機構渾水公司的第二份質疑分眾的報告發布,多空雙方在資本市場上展開了一整夜的廝殺。
分眾股價開盤后迅速下跌,跌幅一度超過10%。分眾傳媒隨后迅速回應,并在一些大額多頭資金的支持下迅速由跌轉漲,收盤小幅收高0.53%。
完全不同于綠諾科技、嘉漢林業、中國高速傳媒、東南融通等公司被渾水調查時的忍氣吞聲,這一次,分眾傳媒的反擊仍然非常高調。
好耶的套現爭議
稽海榮認為是銀湖從自身的戰略布局出發愿意支付這么高的價格
收購好耶,客觀上造成了江南春(微博)等高管獲得高收益
在渾水的第二份報告中,曾經點名道姓地指出分眾CEO江南春個人通過投資好耶在短短七個月內至少獲得2480萬美元的收益,并獲得2127.2%的回報率——渾水想說明的是,分眾將好耶低價賣給了江南春等高管,隨后江南春等高管又將好耶高價賣給銀湖投資,從而獲得高額回報。
對此分眾展開了激烈反駁。“做空報告關于分眾傳媒管理層在并購中謀求私利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分眾傳媒在聲明中指出。
分眾傳媒副總裁稽海榮告訴記者,分眾當時拿出了好耶的部分股份作為管理層持股,當時分眾及好耶的高管團隊以3500萬美元買下了這部分股份,上市公司當時也做出了公告,此后好耶以近2億美元高價轉手賣給了銀湖,分眾管理層所持有的這部分股份客觀上在短期內大幅升值。
分眾強調,這些收購所有的操作規程都合乎美國證監會的監管要求——當時分眾高管從上市公司手中買下好耶時的估值是美國證監會認可的。管理層持股也是經過董事會批準的,并且按照市場要求披露了信息。
稽海榮認為是銀湖從自身的戰略布局出發愿意支付這么高的價格收購好耶,客觀上造成了江南春等高管獲得高收益,但稽海榮否認這里面存在任何內幕交易。“假如存在內幕交易,銀湖為什么不來控告分眾?”稽海榮反問道。
他同時強調,江南春等高管管理層持股是在2010年1月份就結束了,而銀湖在5、6月份去和好耶管理層接觸,通過好耶的管理層向分眾的董事會提交了收購意向,全部有文件作為證據。
分眾方面強調,當時之所以設計管理層持股,是因為當時好耶可能分拆上市,需要對高管做出股權激勵。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渾水的兩份報告雖然點出了江南春等高管涉嫌內幕交易,但是渾水未能拿出直接的證據,因此這是分眾傳媒周二收盤回漲的重要原因。
享樂邦之謎
分眾傳媒向本報表示,江南春之所以將Q卡業務由江南春自己運營是因為這一處于培育期的業務至少在2年內都無法盈利。
在渾水的質疑聲中,也有市場人士連帶希望知道江南春目前個人運營的Q卡業務和分眾傳媒上市公司之間到底維持著什么關系。
在江南春的未來業務版圖中,最重頭的將是結合了LBS(定位服務)、團購、優惠券等概念的互動廣告屏及Q卡業務。江南春近期將大量時間放在了這塊業務上,他甚至經常親自上陣在微博上為Q卡業務宣傳。
在渾水做空分眾的事件發生后,分眾傳媒應投資者的要求公開了部分Q卡實際運營公司的數據——Q卡目前是在一家叫做享樂邦(按電話會議聲音判斷)的公司里面運作,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江南春本人,不過這家公司從分眾傳媒上市公司中租用了大量點位和設備,因此Q卡業務也受到部分投資者的關注。
在日前的分眾電話會議上,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季衛東曾經向分眾發問過,分眾和享樂邦這家公司之間是什么關系。
分眾對此解釋道,分眾收購了享樂邦15%的股權,江南春本人獲得了該公司34%的股權。
分眾進一步指出,享樂邦根據分眾的成本租賃分眾互動小屏幕約一半廣告時間,這里所說的成本包括設備折舊、人力以及其他任何與安裝及維護這些屏幕有關的成本,分眾還在這些成本基礎上加上一定比率的利潤。
記者在分眾傳媒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中看到,當季度分眾傳媒的資本支出為610萬美元,分眾解釋這些錢主要花在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七大城市的互動屏幕(用于Q卡業務)的改造上。目前,分眾傳媒還在投資改造更多的互動屏幕,分眾曾宣布預計到年底將擁有總數約10萬臺以上的互動屏,且隨著網絡的擴大分眾將不斷追加投入。
這樣的股權安排給一些投資者留下了想象空間,一些投資者希望分眾解釋,江南春自己控制的Q卡業務和分眾傳媒上市公司之間是否會有關聯交易。
分眾傳媒一家曾經的合作伙伴的董事長向記者分析,業界比較關心的是享樂邦這家江南春自己投資的公司每年會向分眾傳媒上市公司支付多少的租賃費用?這筆費用是否合乎市場價格?
此外市場普遍預計,目前掌握在江南春個人手上的Q卡業務將來可能會獨立上市,也可能賣給分眾傳媒。
對此分眾傳媒向本報表示,江南春之所以將Q卡業務由江南春自己運營是因為這一處于培育期的業務至少在2年內都無法盈利,放在上市公司里面會受到一些投資者的質疑。
而根據納斯達克規定,持股超過20%子公司都需要并表進入上市公司業績,因此分眾傳媒上市公司只投資了享樂邦15%的股份,其業績不需要并入上市公司。因此江南春先在外面注冊一家公司自己運營Q卡業務,并引入了其它戰略股東。分眾方面表示,因為這是一塊還不確定的業務,假如這塊業務做失敗,也不會引起分眾傳媒股東的太大意見。
此外,分眾傳媒方面強調,分眾傳媒和Q卡的運營商享樂邦是合作關系,給享樂邦的租金價格符合市場價值,不會因為這家公司是江南春自己的業務就會低價出讓上市公司利益。
加強信息披露
稽海榮強調,許多投資者都沒有來過分眾甚至沒有來過中國
經歷了和渾水公司的血腥戰役,目前分眾的股價仍然大幅下跌。
稽海榮強調,經歷了此次和華爾街的沖突,分眾將加強公司透明化,加強和華爾街的溝通。
本次襲擊分眾,渾水選定了一個較好的時機。首先分眾剛剛發布一份較好的財報,利好提前出盡了,同時市場環境極端不好,投資者傾向于落袋為安,因此在出現渾水的報告時許多人選擇賣出。
此外,和新浪、百度等主流互聯網公司相比,分眾傳媒在美國市場缺乏參照標的——分眾的廣告業務許多并不為美國人熟知。
稽海榮強調,許多投資者都沒有來過分眾甚至沒有來過中國,因此今后分眾將加強和他們的溝通,并加強信息披露及增加透明度。
“舉例來說,分眾對享樂邦的投資規模較小,本沒有披露的必要,但我們還是自愿公布。我們將繼續這么做,任何交易只要我們認為有披露的必要,就會加以披露,哪怕其規模比較小。”分眾執行董事劉杰良在不久前反擊渾水的電話會議中指出。
中國概念股和華爾街空頭的沖突并不會因此而結束,業內普遍相信,中國概念股公司正在因此而成熟,那些真正優質的公司將在這場風暴中挺住,而一些造假的公司終將出局。
推薦閱讀
據網友@老沉透露,于威離職主要是出于家庭原因,因其丈夫工作變動,工作地點更換到了德國。據知情人透露,于威本人一直有意辭去總編輯職務,搜狐方面也一直在尋找。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適的人,劉春看上去有點倉促上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分眾回應“江南春套利說”反擊渾水二次進攻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