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老書迷眼中的“上海最大民營舊書店”——“小朱書店”將于今年年底關門歇業,這是今年繼復旦慶云書店后又一家面臨關門命運的實體書店。
慶幸的是,“小朱書店”關門并非來自書店自身的經營壓力,而是由于書店所在的地鐵商場即將面臨易主,這意味著書店仍然有可能留下來,或換址繼續營業。
“小朱書店”位于地鐵4號線塘橋站地下商場內,去年10月正式對外營業,現有10萬余冊藏書,有大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舊書、舊報紙、連環畫、老照片、手抄本等,擁有不少忠實書迷。
“大家快幫幫他吧”
“小朱書店關門”的消息,最初來自網友的一條微博。
11月28日晚上10點17分,一位名為“閑云幾許”的網友在微博發帖稱:“上海最大民營舊書店就要關門了,因為租賃方轉二房東而要求店戶集體搬遷,12月底可能要徹底關門歇業了,大家快幫幫他吧!”
昨日,地鐵4號線塘橋站地下商場的小朱書店,老板朱鳳濤在收拾舊書。早報見習記者 孫湛 圖
截至昨晚,2000余人轉發了這條微博。據了解,這名網友是“小朱書店”的忠實書迷,姓王。“書店開業第一天我就來這里買過書,大概每周都來一兩次,一年多來共買了七八百本書。”對于書店,王先生有著難舍的情結,一年來也與老板交上了朋友。28日下午,他再次來到書店淘書時,聽老板說起書店要搬遷的消息,當晚他就在網上發微博呼吁大家關注。
“這里老雜志比較多,有些在其他書店很難找到。”王先生和大多數“小朱書店”書迷有著一樣的懷舊情結,他感慨,“舊書貨源少、市場小,實體書店能生存下來的都很不容易,真的希望它能留下來!”
眾書迷趕搭書店“末班車”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昨日記者實地探訪了這家舊書店。這家書店占地約140平方米,雖然沒法跟上海書城、博庫書城相提并論,但論書店規模、書籍的品種和年代,已經能稱得上是“上海最大民營舊書店”了。書店距離地鐵4號線塘橋站4號出口不到百米,位于地鐵商城的一個角落,與商城內其他店鋪相比,書店顯得格外幽靜。店內書架雖高達2米,書架旁還堆著不少舊書籍,但店內光線充足,游走于書架間并未有昏暗局促感。
店主叫朱鳳濤,今年54歲,有著30多年經營舊書店經驗,曾開過20多家書店。去年8月,他經朋友介紹,因租金低廉,選址在此開店。
談及當初為何開這家舊書店,他直言:“雖然自己看書不多,但就是喜歡書,看到舊書比看到自己的孩子還高興,有時候看著別人把舊書扔掉就覺得是資源浪費。”據了解,該書店僅朱老板和一位朋友一起經營,平日朱老板負責回收、整理圖書,并為書標價,而其朋友負責收賬。
昨日,眾多網友在聽聞關店消息紛紛趕來淘書,客流量較以往多了一倍,朱老板的電話也一直接個不停,有叫他幫忙挑書的,也有要支持他繼續開店的,這讓朱老板欣慰。
記者注意到,就在和老板閑聊的大約一小時里,店內總共來了近百名顧客。“平時這個時間店內基本沒什么人,周末都不可能有這么多人來。”
若店鋪租金低,愿意再開
28日,書店所在的商場管理部下發通知書,要求包括“小朱書店”在內的20多家商鋪年底前撤出商場內部。
據了解,開業一年多來,“小朱書店”利潤少得可憐,朱老板坦言“口袋里錢沒多出來,就多出來了不少書”。與其他關門的實體書店一樣,“小朱書店”也面臨著租金低、利潤薄、顧客少的問題。昨日,一名前來淘書的書迷畢先生告訴記者:“舊書店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條街隨便找都能找到四五家,當時書很好銷,買書排隊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前我也愛逛書店,但現在網絡發達了,我一般都在網上買書,除非有特別好的版本舊書需要補一補,才會來書店里面淘。”
談及“小朱書店”去向,朱老板表示:深圳有家公司主動提出要回收這里的舊書,自己也考慮將書捐給災區或圖書館。“如果能找到更合適的或租金低廉的商鋪,還是愿意再開店。”
未來舊書店該如何走?業內人士、從業十多年的舊書商王張來認為:舊書還是有市場的,不妨考慮走網店的模式,既可減少成本,也可發往全國各地。
推薦閱讀
“近期,24券頻頻傳出了欠薪、裁員等消息,我現在已支付的團購費加上律師費超過7萬,案子剛在11月初被同意受理。我現在就擔心官司還沒打,24券就破產了。或者我官司雖然贏了,但損失更大。”李女士明確表示。 繼傳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上海最大民營舊書店或年底關門 或換址經營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