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ID
臉譜換換
創立時間:2010年底
創始人:呂俊明
創立地點:杭州
團隊規模:20余人
“做這個事情(臉譜換換)是否靠譜其實一兩年就能看出來,如果一邊做著其他可以盈利的事情,而把這個事情拖更長的時間那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們還是專注地做這件事情。”
去年中,呂俊明與李治國有過兩次接觸。呂俊明得知李治國想做與通訊錄有關的事情,或者說,設想能在用戶通訊錄上挖掘潛在的價值。這激發了當時仍在一家美資公司做手機多媒體軟件的呂俊明。去年底呂接受李治國的天使投資,開始了這個方向的創業。
一開始呂俊明的想法停留在想做一個“純粹”的通訊錄服務,但是類似于智能撥號、來電防火墻等優化功能在蘋果ios難以實現,“等于是丟了一半的用戶。”此外,“純粹”的通訊錄服務可以挖掘的價值點并不多,“需要做另外的東西將用戶遷移過來。”
此時他們注意到kik的風靡,基于通訊錄的即時通訊工具被呂俊明看好,幾個合伙創業的年輕人開始倒騰起來,可惜當時“起步已經比米聊晚了一些,動作也沒有他們快,我們失去了先機。”現在回過頭看,呂俊明覺得微信和米聊已經終結了其他創業者在這一應用上的機會。
必須調整方向了。呂俊明觀察到李治國經常組織線下活動,也經常要參加公開活動,交換名片成了這類偏商務用戶的社交“保留動作”。經過與李治國的討論,“我們突出商務特征,要有所謂的不同點。”
臉譜換換就在這種情形下于今年6月份上線。它是一款基于手機通訊錄的熟人社交應用,好友之間可以在應用中分享名片、地理位置、圖片、音樂等。最值得一提是,兩人可以在同一地點通過晃動手機交換上述信息,類似國外的Bump。
憑借碰撞交換信息這一新鮮的體驗,Bump已經擁有了超過5000萬的下載量和1000萬的活躍用戶,在美國下載量排名第七,日本排名第三。
準確而言,臉譜換換并沒有改變呂俊明之前的設想,只不過是在之前設想的基礎上,將人群鎖定為細分的商務類用戶,并選擇以交換名片這一應用場景作為切入口,之后他把圖片音樂分享、個性化名片乃至調轉船頭之前專注開發的通訊工具也給疊加進臉譜換換應用當中來。
以交換電子版名片的應用對用戶社交關系做增強服務,看似與“一起”,“在這兒”,“幸會”等彈性社交網絡類似,臉譜換換的競爭對手并不少。“我們會集中專注于商務用戶,持續挖掘這一群體的需求,爭取在這一領域跑到最前面。”
其實呂俊明自己也說不準臉譜換換最后會演變成什么形態的應用,或者它到底會不會成功。“只能說這個事情是不是靠譜,一兩年就看得出來。”因此,呂俊明并不準備讓臉譜換換的團隊在創業初期做一些可以帶來盈利的其他業務,這也不是天使投資人李治國的想法。
但至少李治國與別人交換名片時,他一般會推薦身邊的人一起使用臉譜換換交換電子名片。這會是一個大生意的開始嗎?
推薦閱讀
1年前,他再度離開阿里。擺在他面前有兩條路:繼續創業,或是做一個天使投資人,參與更多的創業公司?考慮良久后,他選擇了后者,因為“中國的互聯網產業不缺他一個創業者,但有過成功創業經歷的早期投資人奇缺”。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臉譜換換:臉譜能換出大生意嗎?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