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團購網站銷售假貨事件頻發,前有高朋網賣假天梭、后有淘寶聚劃算上的問題卡西歐手表。團購導航網站團800相關數據顯示,僅10月份消費者共計提交了1132起團購投訴,其中202家團購網站被點名投訴,而面對這些投訴,最終解決率也僅為58.7% 。聲稱自身產品都有嚴格審查體系的團購網站為何還會有如此之多的投訴?背后還有哪些利益推動?《IT時報》記者為你揭秘團購商品上線過程中的奧妙。
老大一句話,上就上,不上就不上!
情景再現
業務員:老大,我剛談了一家餐廳,環境特別好,口味也很好,價格也很低,上吧?
業務主管:哪家餐廳?
業務員:就市中心那家最火的呀,平常排隊得排一個小時的。
業務主管:有相關證件嗎?
業務員: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我都看到了。
業務主管:OK,沒問題,記得復印好證件回來。
這是某團購網站從業人員向《IT時報》記者描述的產品上線情形,他告訴記者,產品上線并非像網站宣傳的那樣,有多么嚴格的審查流程和體系。業務員為了完成指標,賺得更多提成,會盡可能地“放松”一下。
“審單會”形同虛設
在各團購網站內部,對于商品的監控通常有一個部門來管轄,名為“品控部”,不過,據記者了解,如知名團購網站“24券”,其旗下并沒有這樣一個部門,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名為“審單會”內部組織。24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網站團購商品上線之前通常會由商服部、運營部及編輯部的同事進行綜合評估,確定產品是否合格。
顯然,這樣的職能構架并不能有力反映即將上線的產品是否合乎標準,且毫無公信力可言。小可(化名)曾是24券華中某站的銷售,他說:“其實就是幾個同事內部討論一下而已,并不會到有關部門核實資料真假。”
小可表示,審單會只是一個擺設,實際就是找四五個人談談意見,是名義上必須走的一道程序,“和同事關系好,就不會有人卡你的產品,關系不好就難說了。”他更直言,某些時候,上級主管就是審單委員會。另有一曾經在高朋網任銷售的人士告訴記者,對于商家的資質審核方面,目前只能從商家提供的文件著手,“很難辨別真假,如果價格吸引人,審核就只是個形式,直接排期上線了。”
老大一句話 不管有沒有
小可告訴記者,無論是他曾經工作的24券,還是現在就職的團購公司,團購上線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看主管的意思”。
“看主管的意思”其實就是在確定商家有合作意向之后,將自己洽談的商戶情況告知上級領導,領導認可了,這單生意也就做成了。小可告訴記者,在與餐廳負責人商談團購合作時,一般就看看他們有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對于證件的真假從不考證,也不會在意是否到期,更不會有人去工商局核對企業資質。“干嘛要為難商家,那不就是為難自己嗎?”
主因:網站競爭激烈 商家朝南坐
團購網站進入中國后,僅僅一年時間,各家團購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將這個本是藍海的行業迅速變成了紅海,并面臨各種危機。而鼻祖Groupon的一天一單顯然已經演化為一天十幾單,拼數量、搶流量成了目前的現狀。
采訪中,小可反復強調團購網站銷售的壓力,并稱“如果你來做,估計一天就得跑路了。”他向記者表示,在團購網站做銷售壓力特別大,因為他們每天早晨一睜眼就得想今天要談攏多少客戶。
據記者了解,小可曾經所呆的24券站點給業務員的指標一般是一個月10單以上,但是每個月指標會因總公司的任務分派不同有所波動,他把自己比作一個銷售機器,天天奔走于不同商家之間,為的就是多談商戶,多上線,多賺錢。
“如果我們沒談攏,肯定會有別的公司來談。”小可表示團購業內的競爭非常激烈,“商家也會挑,流量高的網站是首選,但當商家價格低時,網站們也會擠破頭去搶。”
一位咖啡桌游吧老板向記者透露,其桌游吧最近與知名L字頭的國內團購網站合作。“談判很輕松,復印了營業執照而已。”桌游吧老板說。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在接受《IT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團購網站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對團購商家、產品審查不夠嚴格,“現在各家都在爭流量,有了流量就有客戶,有客戶才能談體驗,才能進入資本市場,”他坦言,國內團購網站目前的最終目標就是融資、上市。
親,想上聚劃算嗎?不成功不要錢哦!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在網絡上,網民視自己為社會主人,視官員為公仆,這讓很多官員不適應。雖然話語的轉換對于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以及官員來說并非難事,然而官員在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習慣難免會帶到微博上,否則林主席也不會叮囑政協委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網站商品上線亂象:正途無門 走偏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