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卡環節已經被戴上緊箍的預付卡,購卡環節也將面臨收緊。
此前,央行通過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限制發放,已經使通用性質的多用途卡變成了單用途卡。日前,商務部再次發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對單用途卡購卡也進行了一定條件的規定。
《意見稿》規定,1萬元以上購卡者要實名登記,5000元以上單位購卡者不得使用現金等。業界認為,此舉會使很多發卡機構和零售商流失一部分客戶,尤其會使零售商的預付卡資金歸集受到影響。不過,受商家的趨利性因子驅使,商家也在不斷尋求應對策略。
影響資金歸集
《第一財經日報》在采訪中了解到,購物卡一般分為可在體系外流通的通用卡,即多用途卡,和只能在發卡單位體系內流通的單用途卡。比如斯瑪特是多用途卡,沃爾瑪、歐尚等發行的是僅在自家賣場內使用的單用途卡。
據商務部網站公布的《意見稿》,對購買(充值)記名卡和一次性購買(充值)1萬元(含)以上不記名卡的單位或個人,發卡企業應進行實名登記。對個人購卡(充值)的,發卡企業應核對購卡人有效身份證件,并留存購卡(充值)人姓名、有效身份證件號碼及聯系方式。而對單位一次性購卡(充值)金額達5000元(含)以上或個人一次性購卡(充值)金額達5萬元(含)以上的,發卡企業應通過銀行轉賬方式,不得收取現金。此外,發卡企業不得與第三方支付機構、金融機構聯名發行預付卡,不得發行在本集團或同一品牌連鎖企業外使用的預付卡。
目前,沃爾瑪、家樂福、TESCO樂購、歐尚、太平洋百貨等賣場和百貨企業均發行單用途購物卡,預付卡對于商家歸集預收款有不小作用。有接近太平洋百貨的人士透露,太平洋百貨一年起碼有數百萬元的預付卡收益。
不過這還不算高的,根據聯華OK卡發行方百聯電商旗下子公司安付寶公布的信息,截至2011年7月底,因支付業務形成的備付金余額約為9.41億元。有未經證實的消息指出,聯華OK卡每年的銷售額可達40億~55億元。
“與之前央行用發放牌照方式限制第三方支付不同,那是比較致命的,但商務部的《意見稿》僅是對大額消費進行規范,對1萬元以上購卡者實行實名制,主要是為了反腐倡廉,而單位購買者5000元以上不能使用現金,則會影響一部分‘小金庫’消費,對聯名卡限制主要是不讓部分企業通過金融機構歸集過多資金,但這些對發卡商家不至于有致命打擊,不過會使大額消費者的購卡流程變得麻煩,可能會流失一部分客戶,使得發卡零售商的資金歸集受到一定影響。”長期研究金融和消費卡領域的法國歐尚銀行有關負責人于先生透露。
有業界消息稱,自從聯華OK卡受限央行政策,未獲得牌照的聯華OK卡由多用途的通用卡變成僅能在百聯體系內使用的單用途卡后,其銷量同比下滑了20%~30%。而一旦商務部發布的《意見稿》正式實行,對大額卡購買者進行規范,則可能再度影響聯華OK卡的銷量。
記者采訪多家零售商獲悉,目前賣場類零售企業的單用途卡消費額占整體營收的10%~25%,假如實行新政,可能會流失10%左右的購卡客戶。
商家應對之策
市場規律決定了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此前,由于未獲牌照,歐尚等一部分商家暫停使用斯瑪特卡,但記者在昨日的采訪中獲悉,歐尚已再次接受使用斯瑪特的存量卡,因為斯瑪特發卡量巨大,假如停用則會使斯瑪特公司承受過大資金壓力,繼而影響其跟零售商的結算。業界認為,即便今后實行新政,只要市場有需要,商家的趨利性也會使其找到應對之策。
“實行實名制的說法,此前已經提出過,其實零售商或者買家也會有自己的對策。”接近太平洋百貨的人士稱,比如最簡單的可以將一筆大額購卡消費拆分成幾筆小額消費,那么就可規避實名制。
此外,使用中介公司進行代購大額消費卡也是一種方法。比如一家需要購卡的公司讓另外一家中介公司進行大額購卡,那么登記的實名顯示的是代購中介公司的訊息,購買后,中介公司再將卡賣給實際購卡公司,中介公司再出具本公司發票給實際購卡公司。不過上述辦法也有風險,假如有審計機構對實際購卡公司進行嚴格審計的話,該代購行為就會被揭穿,屆時或將面臨處罰。
但是,“購卡是有原動力的,除了送禮、灰色收益之外,對企業來說,沖賬做成本也是一大用途。”于先生告訴記者,比如以交通卡沖賬需要繳稅,但購物卡發票可直接沖賬,而多用途卡在購卡時已開發票,用卡者很難二度開發票,但單用途卡有時可以在實際使用時再開票,這會給實際使用者帶來開票機會。
推薦閱讀
早期淘寶屬于藍海,先到先得。而后市場的調節迅速讓這一藍海趨于均衡,此時如果不再調整經營策略,則必然落在下風。而淘寶為了消費者、賣家等整體利益考慮,也會不斷提高標準,以此促進服務的提升。 毫無疑問,市場競>>>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