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概股退市之后,許多大合同因為信譽受損而無法繼續,過去商業銀行爭著要給公司大額授信的局面,隨之被現在各家銀行都給予信貸風險警示所取代
曾經的中概股明星盛大網絡10月17日宣布,將以現金回購全部流通股,實現私有化退出美國資本市場。無疑,這為今年以來飽受做空之苦的中概股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私有化退市,轉變企業架構進而謀求再次上市。
然而,從這種策略本身路徑著眼,即“Public-Private-Public(PPP)”,中概股的私有化,只是這條不得已而為之道路上的開始,無論是從私有化能否成功,還是從企業退出成本和時間成本考量,PPP前路仍然充滿諸多不確定性。
相比于私有化,中概股的困境,仍然是上市公司如何實現財務透明、信息披露誠信,以及尋求更妥善的公司治理之路的困境。“當下的困境鞭策中國所有上市公司建立透明誠信的文化與良好的公司管治。”春華資本集團董事長胡祖六(微博)這樣告誡中國公司。
就在昨日,同樣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上市的奇虎360(QIHU.NYSE)董事長周鴻祎(微博)便表示,對目前中概股私有化現象不理解。
此前,奇虎360也是做空機構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的做空對象,但當11月17日奇虎360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因業績超出分析師預期——公司第三季度營收4750萬美元,同比增長207%,公司股價也在發布財報后的盤后轉跌為升。
周鴻祎認為,上市公司有較大透明度,在享受國外資本市場和股民巨大回報之外,就應該接受資本市場的考核,也應該承擔市值的上下波動。周鴻祎強調稱,奇虎360將會堅持上市之路。
中概股前景堪憂
香櫞研究對奇虎360的做空,從11月1日便已開始,在此背后,仍然是今年以來中概股在美國市場前景堪憂的現實。而這也已是今年以來第五家遭遇香櫞研究圍獵的中國公司。此前, 另一家做空機構渾水公司則質疑綠諾等6家中國公司財務造假,致使6家公司全部停牌或摘牌。
統計顯示,2011年3月以來,24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遭遇審計師辭職或曝光審計對象財務問題,19家遭遇美國證監會停牌或摘牌。而上一年度,這一數據僅為8家。這意味著,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遭遇一場群體性的誠信危機。
而當11月1日,香櫞研究將做空槍口對準3月才上市的奇虎360 ,稱其股價嚴重高估,并給予股票5美元的目標價。奇虎360股價應聲下跌,當日奇虎360跌幅達10.34%,報收18.12美元,市值一天之內縮水2.4億美元。
“這些遭遇圍獵的中國公司內外因都有,首先,公司自身治理結構不完善,財務、信披不夠透明;其次,做空機構有利益,扮演了十分活躍的角色。”長期關注資本市場的北京大學副教授黃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海外融資環境惡化了,昨日的香餑餑——新興市場中國概念股不受待見了。”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CFO在新浪微博上對這一系列的圍獵事件發表評論稱。
香櫞、渾水公司在做空上大獲其益,也引來了一些評級巨頭的關注。7月中旬,穆迪、惠譽開始發布風險報告唱空恒大地產、西部水泥、恒鼎實業等中概股,統計顯示,分別有61家、35家上市中國企業的管治和財務狀況風險被看空,而中招企業均是跌聲一片。
因為美國證券市場實施寬進嚴出制度,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均有嚴格的退市標準——紐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少于100萬美元,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總市值少于3500萬美元或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已經有20家中國公司因為觸及上述退市標準被迫退市,此外,還有36家公司觸及這一退市標準,有10家接近退市標準,如果短期內不能擺脫低股價和低市值的困擾,這些公司也很有可能進入退市程序。
從今年被迫退市的公司案例來看,中國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上“被反復吃了很多遍”。黃嵩說,先是股票發行,承銷商們大賺一筆;然后做空股價,對沖基金們饕餮一番;隨后,律師們蜂擁而至,依靠集體訴訟賠償官司風卷殘云,最后遍體鱗傷的企業只能無奈轉手或退市。
而針對最近發生的香櫞研究對奇虎360的質疑,周鴻祎在微博上亦回應,直指香櫞不懂中國互聯網,對免費安全及瀏覽器模式進行歪曲。
獨立證券研究服務提供商T.H.Capital CEO兼首席分析師侯曉天也指出,香櫞研究在奇虎一事上犯了基本的錯誤。盡管遭遇強硬對抗,但更多的市場分析人士則流露出悲觀態度:“香櫞對奇虎的襲擊,是新一輪圍獵開始的信號,對中概股的絞殺還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
PPP策略回歸成“救命稻草”
10月17日,曾經的“中概股”明星盛大網絡宣布將以現金回購全部流通股,實現私有化退出美國資本市場。受此消息影響,盛大網絡大漲18.76%,報收于39.01美元,過去52周里,盛大網絡股價長期徘徊在32美元左右。
今年兩會期間,陳天橋曾發出一份名為《加速推進國際板上市,助力紅籌孤兒股歸國效力》的提案,也被視為盛大私有化退市之后最有可能的一種出路——通過PPP策略回歸境內資本市場。目前,盛大已經向摩根大通借款,并且聘請摩根大通為購買方的財務顧問。
黃嵩分析稱,資本是逐利的,盛大私有化退市僅僅是盛大全局謀劃的第一步,盛大很有可能采取“PPP”策略回歸。未來的私有化再上市能夠為企業提供一次“鳳凰涅盤”的機會。按照盛大2011年10月14日股價33.48美元計算,盛大市盈率為22.32倍。盡管境內資本市場的市盈率在三季度明顯回落降至37.64倍,仍高出盛大當前水平若干。
盛大也并非唯一擬通過“PPP策略”改變困境的中概股。
2011年4月15日,同濟堂宣布將被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等2家公司并購,成為二者全資私有公司,終止紐交所上市。
2011年5月21日,中消安宣布聯合貝恩資本旗下子公司以每股9美元的價格回購所有的流通股。
2011年8月19日,康鵬化學宣布,由春華基金及董事長楊建華共同持有的Halogen Ltd對公司的私有化收購計劃已完成。
2011年 11月3日,泰富電氣宣布,CEO楊天夫聯手磐石資本完成私有化交易,終止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黃嵩稱,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遭到圍獵的情況短期內不會得到改觀,使得未來通過PPP策略回歸的企業將會增多,這其中涌現出來一個機會,中國的PE企業和投資機構要做好準備。
黃嵩認為,首先,實現私有化退市的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必將需要投資機構的幫助。類似摩根大通的這種角色,國內有準備的機構也可擔當。其次,擬私有化企業往往估值較低,也為投資機構提供理想的入股機遇,私有化后再登陸其他交易所上市時,呈現出可觀的資本增值空間。
退市難避損失慘重
縱觀500余家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大多是通過反向收購(買殼上市)登陸美國證券市場。不少公司產品過于“中國特色”,盡管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持續增長,但是仍然遭到美國媒體和投資者的質疑。
這些質疑包括:做賬方式令人懷疑,治理狀況神秘莫測,許多財務報表美國審計師連看都看不懂,作為反向收購平臺的離岸公司既不受美國監管,也不受中國監管。這類公司最容易成為海外做空機構的目標,而且因為本身的不透明,成為做空目標的公司還沒有非常有效的方法來應對做空機構的負面報告。
在中概股信任危機中最早退市的一家科技類公司創始人提起赴美上市的經歷,仍如深夜夢魘。
“我是底層工人出身,對資本市場幾乎一竅不通。從2003年開始白手起家,短短7年里,公司發展成為行業之星,在過去4年里,每年的銷售收入都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長。”他說。
上述創始人回憶稱,這一切隨著渾水公司的研究報告戛然而止。渾水公司聲稱找到了地方稅務部門的納稅證明,證明我夸大了營業額;并給幾家客戶打了電話,發現客戶和合同根本不存在。該報告出來之后,我公司股價暴跌去60%。
據其介紹,在上述科技公司遭到投資者質疑后,公司花了大價錢請來幾家國際知名機構做調查報告,希望能正名。然而,原本承諾45天出結果的審計,卻審計了三個月,每拖一天就要增加更多的服務費。
“我已經掏了1000萬美元,他們還要500萬美元,我總共才融來1億美元。”上述董事長說。此外,他甚至還要提前支付5年薪水給員工,因為很多員工因聽信傳言而準備辭職……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仿佛一夜之間,中國概念股從海外投資機構的“新歡”變成了“棄婦”。專家認為,那些本身財務作假、財務透明度不夠的企業,如果打算繼續留在美國股市,你必須得遵守相關規定,改進自身不足。 私有化退市?沒那么簡單 >>>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