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另一端超市貨物架上的奶粉,短短20天左右就可幾乎“零阻力”地出現在國內一戶尋常百姓家嬰兒的餐桌上,這便是網絡代購的神奇力量。網絡代購在滿足國內越來越多年輕父母對洋奶粉需求的同時,隱藏哪些風險和隱患?網絡代購大軍如何賺得盆滿缽滿?白色奶粉的跨境之旅背后是一條什么樣的利益鏈?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調查。
代購程序
買奶粉,按重量打包,郵寄
在荷蘭芬洛定居5年的溫州人方女士每周一、三、五都會開車輾轉附近幾個城市的超市、藥店,為自己的顧客購買荷蘭牛欄奶粉、米粉等嬰幼兒食品。方女士告訴記者,一般代購程序是,買好奶粉,按照不同的重量打包,5公斤和7公斤的包裹就每周二、四、六開車到德國走快遞,低于5公斤就在荷蘭郵寄。
方女士說,國際快遞一般需要2周到北京或上海,然后再走EMS郵寄到國內買家的具體地址,“情況正常,一般3周之內買家就能收到貨。” 方女士的網絡代購生意開始于2008年,方女士說,她每個月能賣出300到400罐奶粉,銷量很穩定。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20億元,其中化妝品、奶粉、箱包類代購量位居前3。奶粉成中國第二大最受歡迎海外代購產品。
利益空間
國內外奶粉差價大 利潤高
網絡代購洋奶粉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間。方女士告訴記者,西歐國家多對嬰幼兒食品有政府補貼,所以價格便宜,荷蘭超市1罐牛欄奶粉僅售10歐元,快遞包裹過海關被抽查到的關稅和檢驗檢疫費都由買家自行承擔,所以最后1罐牛欄奶粉折合人民幣的成本約為160元。“我的利潤就是收取12%到15%的代購費,一般1罐奶粉賺30元人民幣,一月下來有10000元左右的收入。”方女士說。
國內團購網站合購網創始人黃詩樵介紹,除了海外華人、空姐、留學生等特殊人群從事的“螞蟻搬家式”的海外代購外,還存在另一種模式。一些貿易公司通過國際物流進口國外奶粉到香港,這是免稅的,然后通過活躍在深港交界處的一批“水客”帶進內地,這些“水客”每天往返多次,常常采用成群結隊的“沖關”方式讓海關檢查人員也沒轍。
“這些奶粉流入內地市場的成本非常低,上網后以網絡代購商品形式銷售。”黃詩樵說。
湖北省工商局市場運行和商貿服務處副處長石翔說,網絡代購盛行網上,不少運作模式都“鉆空子”,這一市場的巨額利潤尚處于灰色地帶。 潛藏風險
代購奶粉品質無保障
海外代購洋奶粉有很強大的需求基礎,但也存在“消費風險”。
采訪中,不少賣家對于貨品出問題后的解決途徑都語焉不詳,大多回應“絕對正品,有外國超市的發票,貨源絕對可靠。”如此一來,海外代購奶粉的品質基本只是“精神保證”,沒有特別有效的維權措施。
去年9月,美國奶粉巨頭雅培宣布在美國、波多黎各等地召回Similac品牌嬰兒配方奶粉。雖然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不在召回范圍之內,但通過網絡直接從美國代購的雅培奶粉卻沒法按照程序被召回。乳業專家王丁棉說,國內很多父母都過度迷信洋奶粉,但實際上一些洋奶粉質量并非100%有保障,出問題的也不少。
國家質檢總局去年推出的《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以快件、郵寄或者旅客攜帶方式進出口的乳品以及飼料用乳品,不適用本辦法。”這也預示著網絡代購的洋奶粉不在國家乳品質量監督范圍之類。不少業內人士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摸底調查這一行業,掃除監管盲區。
推薦閱讀
亞馬遜與探索傳媒(DiscoveryCommunicationsInc)已經于周二達成了和解協議,兩家公司于11月15日分別向西雅圖市以及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Wilmington)的兩家聯邦法院提出了申請,撤回了各自的訴訟請求。目前和解協議的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外代購奶粉盛行 潛藏風險需警惕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