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打開微博頁面,會發現許多社會知名人士或機構用戶名后面,有一個字母“V”或一個對勾,標志下面還會標明用戶的社會身份。這個顯眼的符號,是身份認證標志,它意味著該用戶經過微博平臺的審核,證明其身份屬實。
實際上,網民提供虛假身份,或身份模糊卻獲得認證的情況時有出現。一大批“資深網絡從業人員”、“首席顧問”、“權威專家”的認證賬號令用戶眼花繚亂,難辨其實。前不久,郭美美“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虛假身份認證所帶來的風波,更是將微博機構的認證管理推上輿論質疑的浪尖。
淘寶網上的賣家公開叫賣微博加V
微博認證到底存在哪些不規范的現象,網站為何要強調認證,如何規范和完善認證制度?
加“V”熱潮
在微博服務興起之初,為擴大市場份額,新浪等網絡服務提供商就致力于將具有社會影響力與號召力的名人、名企網羅到微博中,希望憑借名人效應,聚集用戶。為了確保名人的身份屬實,獲得用戶的信任,各大微博平臺都開始實行認證功能。
在實行身份認證的早期,新浪微博等采用的是邀請認證的方式,即只針對知名的或是有公眾影響力的用戶進行邀請認證,并不接受普通網民的申請。而今年5月,新浪微博首推自助認證,將申請認證的門檻降低,這意味著任何用戶只要滿足認證申請的條件都能得到“V”。據統計,目前新浪微博平均每天收到幾千個用戶的認證申請,其認證用戶已超過15萬。
認證亂象
盡管各大微博平臺都有看似透明清晰的申請認證流程,但是很多網友依然對其審核機制提出質疑。
近日,記者在淘寶網搜索“微博加V認證”,仍然能夠看見超過70件相關產品的信息。記者在向不同的賣家咨詢后發現,獲取一個加“V”認證的價碼,一般在700元到800元不等,買家需提供真實姓名、認證頭銜、微博鏈接、手機號碼以及相關介紹即可辦理認證,一般在24小時到4天左右。
賣家表示,店鋪只負責名人認證,但并不需要提供任何相關身份和職業的材料,即使不是名人,只要提供知名的頭銜就可以。
“身份認證強調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階層,一些人會利用身份認證圖虛榮、謀利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昌鳳教授分析說。
剛剛將邀請制認證發展為全平臺認證的騰訊微博坦言,“對于一個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億、每天希望通過認證的人數達到一定數量的平臺來說,現在的認證技術還無法滿足全平臺開放的要求。”
如何規范
學者認為,加“V”認證,是微博平臺可以控制的,網站必須承擔信息真實的責任。互聯網專家杜駿飛說,認證的作用是要在微博空間里面形成一個誠信體系。而在這個體系中用戶與平臺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在現實社會的社會責任是一樣的。
業內專家表示,通過非政府組織、民間力量等對微博認證加強監管也不失為一個重要舉措。網站應該能夠分等級公布用戶申請認證的基本信息。目前只有一個身份的說明,是不夠的。
推薦閱讀
現在,在谷歌搜索引擎左側的工具欄中,用戶將會在列表的最下面看到一個名為“Verbatim”的選項。正如其名,用戶選擇了這個功能之后,得到的搜索結果將完完全全逐字匹配其輸入的關鍵字。 北京時間11月16日上午消息,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博掀加“V”熱潮 名人認證不規范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