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票不僅是技術問題、利益問題,更是一個事關民意表達、公眾參與、社會建設的公共政治問題。
花幾百元漲數萬票,這種票選奇跡的制造者是一些網絡投票公司。或利用網絡水軍,或動用技術手段,拼人品、拼人氣的網絡票選,被刷票侵蝕著公信力。而刷票行為的背后,包裹著一條特定的利益鏈。
從十大杰出青年到十大樓盤,無論是選人的、選景的還是選事兒的,本來大多都是“榮譽”,少有高額的獎金。然而,票選的榮譽有時候會成為坑蒙拐騙的旗號。食品包裝上,總是印有不清不楚的“消費者最喜愛產品”;遞上名片,印上票選出來的各種“十大”,會讓人敬佩感嘆,心生信任。
榮譽之所以能變成財富,口碑之所以能產生價值,是因為其背后的民意支撐。民意意味著權威性、公信力,意味著在做生意、打交道等社會交往中減少機會成本。憑借這樣的票選結果不當得利,或許正是一些人愿意找人刷票的初衷。
現實中,以各種方式制造投票背后的偽民意,屢屢見諸報端。山東濟寧“十一五”十大杰出人物,“一元一票”被指賣票;“感動中國”“中國好人”等備受關注的評選,數次爆出刷票丑聞;吉林某政府網站的調查,只有“滿意”和“非常滿意”兩個選項……票選遭遇“刷票”“賣票”“拜票”的狙擊,不僅會讓民意蒙冤、榮譽蒙塵,更會讓價值迷失、信任流失,讓整個社會陷入失去信仰、無所依傍的境地。
從這個角度看,刷票不僅是技術問題、利益問題,更是一個事關民意表達、公眾參與、社會建設的公共政治問題。即便是選“快樂女聲”,正確的投票也是對規則和公正的尊重,更不用說那些有著更多公益性、代表著更多社會榮譽的投票了。而保證投票的有序進行,是每個投票組織者應盡的職責,這也意味著票選本身的合法性。可以說,投票是民主的基本素養,更是一個民主的基本方式。
實際上,治理網絡水軍,也并非“不可能的任務”。正如報道所說,只要搜索引擎對投票公司加以屏蔽,對他們依賴的支付平臺進行封殺,他們就會“過得很艱難”。問題是,網絡服務商是否“有熱情”進行這樣的管理,社會管理者是否“有興趣”進行合理的監督。
換個角度看,投票被人重視,刷票屢有出現,也意味著票選還有公信力。無論是公眾還是社會管理者,都當珍惜這尚存的公信。如果任由利益侵蝕,到最后恐怕不僅會讓網絡投票形同雞肋,更難以匯聚民意焦點、形成社會共識,進而擴大社會裂痕。
推薦閱讀
土豆網第三季度網絡廣告業務營收為人民幣1.265億元(約合198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人民幣8820萬元增加了43.4%。土豆網第三季度網絡廣告業務營收同比增長,主要由于來自老廣告客戶的平均消費支出增加。 11月15日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刷票不僅是經濟問題 更是公共政治問題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