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有兩個熱點,一是對網絡言論底線的討論,二是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辱罵記者。兩個熱點指向同一個問題:網絡的底線,包括網民的底線、網絡公眾人物的底線。
網民有沒有底線?這個問題我們也許可以先換一種提問方式:網絡有沒有門檻?有!沒有電腦,也沒有網吧,能不能上網?不能!有電腦有網線,可不會用電腦,或不會用網絡,或不大會用打字讀寫軟件,能不能進入虛擬世界?不能!得有電腦和網線(或有網吧可供上網),至少會用網絡,這就是門檻兒。夠不著這幾條的,自然就被擋在網絡之外了。這也就是國家有14億人,網民卻只有5億人的原因。這個門檻看似不高,卻把多數人給攔在虛擬世界的外面了。
是不是只要有了電腦與網線,會用有關軟件就能上網?是!還有沒有什么附加條件?沒有。想再加個什么條件都不成,因為人家鼠標一點,已經在網上了,誰能把他從網上給拽下來不成?
對于具備上面的上網最基本能力的人來說,網絡就再沒有其他準入條件了。網絡和電腦技術的發展趨勢,也是進一步降低門檻,而不是抬高它。讓每一個人都能上網,是喬布斯、比爾·蓋茨、柳傳志們的夢想,大概也是每個人的愿望,應該也是我們國家公共政策的目標之一。每個人要上網的愿望,是想阻止也阻止不了的。從這個角度講,網絡不應該有什么門檻,它應對所有人開放,它的目的就是要把每個人都網進來,也許不用多久,這就是個技術性的事實。
既然網絡發展的目標之一就是把所有人網進來,讓所有人都能上網———據說國外的囚犯都能上網,那么必然的結果就是,網絡與現實社會一樣,千姿百態,“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大鳥小鳥,好鳥壞鳥,就都有在網絡上存身和鳴叫的權利。現實社會中有真善美,網絡上肯定也會有。現實社會中既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假丑惡,在網絡上見到這些東西,又有什么值得大呼小叫的?
有人會說,好人壞人都窩在網上,這還了得?不加以管理,豈不是會天下大亂?必須得給網絡制定個底線。那么,究竟是否需要給網絡行為制定個底線呢?有人想,有人想都不想,有人在努力,有人在反對。綜觀世界各國,似乎很難找到某條網絡底線,歐美等國網絡上沒怎么管也沒見其國家就亂成一鍋粥了的。世界各國通用的方法是,凡對現實社會有約束力的法律和道德,也同樣適用于虛擬社會。除了法律硬約束和公序良俗的軟約束,對虛擬世界再沒有格外的管制措施。網絡以自由為尚,而不是以管制為要。那些對網絡上呈現出來的某些丑惡行為大驚小怪的人們,實際上是自己對網絡社會的認識存在某種障礙,思維停留在嚴管封閉社會的歷史經驗中,錯誤地把網絡當作必須要比現實世界更高一級的、更“純潔”的世界,或者把網絡視為一種管治工具和宣傳工具。那些在高舉所謂“反惡俗”旗幟的人們,不一定就更少惡俗———不少案件暴露出官員往往有更多的婚外性行為和貪污受賄行為,那些裝出一副高尚面孔的人們不過是想人為抬高網絡的門檻,以便把自己不喜歡的,或與自身利益存在沖突的、或可能會揭穿自己面具的可能性趕出虛擬社會。這種違反網絡普及化趨勢的行為,將注定是徒勞的,因為誰也趕不出去。前門趕出去的,打后門很快又進來了。
對于千千萬萬網民而言,網絡已經不是工具,網絡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康德說,人不可以被當作工具,人就是目的。這句話也適用于網絡,網絡人就是目的。如果一定要說網絡是工具,那么,它也是每一個網民的工具,而不是政府的工具,更不是某個階層某個利益集團的工具。網絡的全方位開放性,客觀上使它不可能具有某種特定的方向感,網絡不可能只服務于此一群,而拒絕服務于彼一人。網絡應該是中立的,它服務于每個網民。
既然如此,那么,網民們是不是就可以在網絡上“為所欲為”呢?那也未必。特別是對于網絡上的“精英”———意見領袖,對于現實社會中的公眾人物,網絡像現實世界一樣,具有更高的底線。
這種更高的底線就是,必須表現出高于一般網民之處,主要是在意見質量上必須高于普通網民,同時還得遠離假丑惡,確保不逾越現實社會底線。從這個角度講,孔慶東教授的罵人行為,不是高于普通網民,而是低于普通網民,不僅自毀網絡公眾人物形象,而且違反了教授的職業道德,逾越了社會底線,理當承擔與其公共職務相應的責任。(作者系知名網友)
推薦閱讀
無論是華爾街陰謀扼殺了雅虎,還是雅虎自身戰略失誤,雅虎的頹勢有目共睹。尤其是今年這個多事之秋:支付寶股權轉移以及CEO巴茨被解雇,而現在,雅虎正在尋求出售,或是在尋找新的CEO,這些努力,最終能否助雅虎擺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網絡言論有沒有底線?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