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本專題之前,我們來做一個小小的調查,你身邊有多少人習慣網上購物?有多少人習慣使用購物搜索引擎?相信前者的概率一定比后者多出很多。
相比歐美、日韓,中國的比價搜索引擎“涉世未深”,但從現在開始,這一場爭奪網絡購物入口的競賽似乎變得分外激烈。
孰優孰劣
利益之爭,“富二代”和草根均有天然掣肘。
中國進入購物搜索引擎領域的玩家最早是在2009年,從背景來看涇渭分明。一派是背靠大集團的“富二代”,另外一派則是獨立草根創業者。因資金和資源實力不同,他們的進入途徑有所不同。
“富二代”中的代表,有背靠淘寶的一淘,和背靠網易的有道,它們一開始就以全網搜索作為切入口。而獨立的創業者則更傾向于選擇細分市場作為入口。比如,慢慢買定位在家電3C類的專業導購;一找網則在上了多個品類試圖提供海量商品信息后,最后逐步確定了以化妝品為主攻的方向。
不過,殊途同歸,無論從哪個市場口切入,進入者最終都需跟大量的B2C商家合作。購物搜索引擎對于B2C電商的價值在于流量和入口。從這個角度看,草根型的搜索引擎在和B2C商家合作中,天然就不具備優勢。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童士豪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淘等電商巨頭有足夠的資金砸流量,有耐性把用戶培養起來。但是它們也有天然的掣肘,比如和大型B2C的合作容易發生分歧。比如前段時間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一淘就“掐”了起來。
強強對壘,明擺是利益之爭。因為,誰搶占了網絡入口誰就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童士豪認為,創業型公司在搜索的細分領域存在很多機會,可以從細分入口做精,還可以聯合其他B2C網站,做好數據挖掘以及用戶體驗。
對此,知名IT評論家黃亮新則向南都記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不大看好創業型公司的進入,因為創業型公司雖然可以抓取電商的商品信息,但是不能為電商帶來流量,這種模式是屬于技術驅動型,難以發展起來。
不容忽視的是,市場還有潛在的第三股力量未釋放。目前騰訊、百度等巨頭在購物搜索引擎方面仍然“缺位”。今年以來,騰訊和百度都先后加大在電子商務的投入,未來他們會否加入這一場戰爭仍然是未知之數。
放水養魚
一淘認為有數據才有可能,有道認為有技術才有可能。
購物搜索引擎要發展起來,有賴于多方面的共生,比如良好的用戶體驗、豐富的商品數據、安全的支付環境以及龐大的用戶數量。當這個平臺搭建起來,一切皆有可能。
四大要素共生共長,先做好哪一方面?進入者心中自有一本經。
一淘認為有數據才有可能,CEO吳泳銘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的時候就表示,一淘目前的重要工作是與獨立的B2C電商展示合作意向,以求做好數據深度對接。
有道認為有技術才有可能。其市場總監金磊對南都記者表示,有道蟄伏幾年,工作的重點在于技術,已開發了標準接口提供給電商。只有有能力的電商,都可以接入標準接口。
目前,用戶尚未形成網購先上購物搜索引擎的消費習慣,業內大多把價格比較作為吸引用戶的第一道誘餌。但對于購物搜索引擎來說,可以涉及的范圍還更廣。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表示,單純的比價是沒有價值的,購物搜索比價未來的角色可以是成為幫助用戶決策的入口,將不同商戶的物流、支付、服務等信息全面展現。
進入者顯然也意識到這一點。一淘雖然在廣告上大打比價購物,但是吳泳銘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淘要做的是成為全網最完善、最便捷的消費者購物決策平臺,從服務、支付、物流等多維度展現合作商家的獨特價值。有道也表示要成為用戶通過B2C商城的橋梁,幫助用戶全面獲取商品及商城信息。
日韓啟示錄
日本最大的比價網站kakaku,把信息的誤差變成吸引用戶的興奮點。
當購物搜索引擎平臺搭建起來,擁有用戶擁有流量,就進入了一片充滿遐想的空間,但也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爬蟲技術帶來的信息誤差,如何解決?線上線下如何合作?購物搜索引擎比較發達的日韓的情況,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示。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在商言商,從商得利,無可厚非。淘寶對經營的商品或者服務內容定價屬于其經營自主權。但是,自負自大的馬云犯了一項商家大忌——踐踏和凌辱了中國“和氣生財”的古訓,用君臨天下的氣勢和咄咄逼人的手段,粗暴地發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比價搜索涉世未深 存背景與模式之爭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