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3日消息,《移動新發現》今日報道,28歲的美國青年本·米爾恩(Ben Milne)創建了一種全新的在線支付系統Dwolla,它可以巧妙繞過信用卡、讓用戶直接通過銀行賬戶付款,因此有望在未來成為信用卡的“終結者”。 本·米爾恩(Ben Milne)
米爾恩的公司位于美國中部的愛荷華州首府得梅因,目前只有12名員工。Dwolla不像PayPal那樣按比例收取交易費,而是對每筆交易都收費0.25美元(無論金額大。。系統每月交易金額為3000萬至5000萬美元,明年有望達到3.5億美元以上。
米爾恩日前接受了BusinessInsider(以下簡稱BI)的專訪,暢談了他剛剛起步的事業和Dwolla背后鮮為人知的一些故事。
BI:我們聽說你惹怒了信用卡公司。你是怎樣做到的呢?
本·米爾恩:我們的終極目標不是成為下一個PayPal,而是成為下一個Visa。我們正在建立一個人性化的支付網絡,它將摧毀現有的支付模式。
Dwolla的想法脫胎于我的公司。我曾經擁有一家揚聲器制造公司,所有產品都在網站上直接銷售。交易費讓我深感困擾,我希望能擺脫它。作為商家,我們每收到一筆信用卡支付的款項,我們就得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我們公司每年要向信用卡公司支付5.5萬美元。我覺得這就像盜竊——我收到了錢,但是有人卻從我口袋里拿走了一部分。
于是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進行網上支付而無需向信用卡公司付費呢?3年前我們找到了一家銀行,而他們居然說可以試試看。
于是3年來我們一直在為這個項目努力。去年12月我們終于想出了合法的方式。
你們現在的交易量有多大?
Dwolla每筆交易的平均金額為500美元,我們每月交易金額為3000萬至5000萬美元。
能否講一下你自己的故事?
我今年28歲。在我18歲那年,我從北愛荷華大學退學,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Elemental Design。
我去上大學,只是因為我覺得應該這樣做。我只申請了一所大學,但是進去之后才意識到那里并不適合我。后來我有了客戶,于是就不再去上課了。
我們那家公司只有三四個人,以1200美元資本起家,但是4年后收入超過了100萬美元。公司步入正軌后,我就琢磨著做別的項目了。
你沒有金融背景,又如何創建Dwolla呢?
說來有些奇怪,沒有金融背景反倒是一種幫助。我覺得我們走訪的第一家金融機構只是覺得我說的東西很有趣,他們讓我進去見了銀行的高管團隊。
我看上去不像銀行人士,他們知道我沒有銀行工作背景。我做了2個多小時的說服工作,并且在白板上畫出了整個系統的運作方式,他們才終于同意與Dwolla進行合作。
如果我更專業一些,他們可能就會不會聽我了。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不了解金融原理是件好事——我們只知道我們想要實現什么效果。
從技術上講,Dwolla在最初兩年并不合法,你們在這段時間里做了什么呢?
其實Dwolla是合法的,只是不能在愛荷華州之外運營。我們建好這個平臺后,在最初兩年里進行了很多小規模的測試,因為從法律上講它還不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我們用了兩年時間在愛荷華州內與金融機構合作,對Dwolla進行調試改進,做出了一些原始模型,并且謀求合法運營的途徑。
你們如何找到了法律上的漏洞?
資金轉移業務受到的監管格外嚴格。我們所在的愛荷華州比較保守——我也不知道這對我們是好是壞,但是從長期來看我想它幫了我們。我們想出了兩種合法運營的方法:其中一種,是吸納大量資金而后出去申請執照,但是我們在愛荷華州得不到那么多資本;另一種方法,是吸引真正的戰略投資者。
我們選擇了后一種。我們的投資者中有一家金融機構,還有一家金融服務公司。
我們的投資者為銀行處理信用卡和借記卡業務,他們也向金融機構推介我們的產品。于是我們建立了一個支付網絡,我們憑借投資者的合法地位而獲得了合法運營的資格。
我們在去年12月正式上線,一開始每周交易5萬美元,而現在一天就有100萬美元——我們在今年6月或7月達到了這一里程碑。
現在我們已經擺平了問題。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因為資金的處理不能出現差錯。我們也有了一些新的合作伙伴,今年12月我們將重裝出擊、推出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
Dwolla的運營方式和PayPal有何不同?
通過Dwolla,用戶可以直接用自己的銀行賬戶付款。系統不接受信用卡或借記卡,因為我們不希望引入交易費。
用戶想付多少錢都可以,而每筆交易的收款者只需支付0.25美元,這對金額較大的交易特別有幫助。顯然,對于大筆交易而言,PayPal按比例收費的做法顯然太昂貴了。
Dwolla和PayPal最大的不同在于——PayPal建立在Visa和MasterCard等網絡體系的基礎之上,而我們有自己的體系。
用戶只能轉賬給其他Dwolla用戶嗎?
不是的。用戶可以轉賬給任何人。只有發款人才需要擁有Dwolla賬戶,不過收款人需要注冊一個賬戶才能收款——用戶轉化率出奇地高。我們與眾不同的做法之一,是將社交網絡作為聯系人名單,用戶登錄Facebook輸入朋友的姓名即可向其轉賬。
我們認為,從長期來看,轉賬會變得如同在Facebook上尋找朋友一樣輕松省力,并且變得更有人情味。用戶收到朋友轉賬的款項后時,會看到他們的姓名和頭像,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互動體驗,并且能幫我們吸引、轉化更多客戶。
Dwolla的交易與轉賬都有哪些用途呢?
我們在B2B(公司對公司)方面做得很好。11%的業務是P2P(個人對個人),大部分業務是B2B、C2B(消費者對公司)和B2C(公司對消費者)。這個平臺最初是為在網站上收款而建立的,我們也有這樣的API,但是現在還沒有形成很大規模。
很多人利用我們的平臺來支付月租。如果我是準備收房租的房東,接受信用卡支付的1800美元就會損失3%,但是Dwolla只收費0.25美元。
Dwolla平均交易金額為500美元左右;而PayPal收取2.9%的交易費,平均交易金額只有30美元。
為什么之前沒人繞過信用卡公司呢?
我覺得時機和運氣很重要,而且要走出第一步。我們的投資者之一是一家擁有18億美元資金的金融機構。我們的做法無論在哪里都是非典型的,更別說在相對保守的愛荷華州了。拉攏到這樣的合作伙伴,讓我們有了很大發展空間。
我們為各種各樣的用戶服務,無論是收房租、購物還是大公司業務,都能使用我們的平臺。就連美聯儲和美國財政府,都站在政府的立場上和我們進行過談話,
所有銀行都接入同一個自動清算系統。信用卡公司利用這個系統來進行結算,而銀行內部也設立同樣的系統來進行行內轉賬。這個系統本身存在缺陷,產生很多欺詐問題,以及浪費與延遲,用戶支付的款項有時需在自動清算系統中等待數日才能結清。
我們想要改進銀行之間的系統,讓它變得快捷。如果我們創建一種在消費者、商戶、開發商與金融機構之間通用的資金流通層次,就能解決以上問題。
支付網絡,是近30年來信用卡誕生以后才有的東西。每個人都想著如何創建信用卡的出入口,從電子錢包到Square都是這樣。
我們不崇尚信用卡。我們崇尚授權許可和更低的交易費用。我們買東西的時候,明明從自己的銀行賬戶中掏錢,憑什么還要為付費而付費呢?
既然Dwolla連通銀行賬戶,用戶還需要在Dwolla賬戶中放錢嗎?
用戶可以在Dwolla賬戶中放錢,但不是必須這樣做。我們發現很多用戶想要把錢放在賬戶里。事實上,Dwolla用戶平均來看是收入大于支出的。Dwolla也能用來收發工資,很多用戶把錢放在Dwolla上,以此保持收支平衡。
如果用戶的Dwolla賬戶上沒有錢了,你們還收人家的交易費嗎?
用戶只有收款時才需要付費。我們只收0.25美元,我們真的很想要那0.25美元,我們要的僅此而已!
Dwolla如何進行移動支付呢?
我們創建了面向移動設備的支付系統。用戶用手機支付只是網站形式上有所不同。
用戶在手機上能看到附近有哪些Dwolla商戶,而且可以在支持Dwolla的商店里通過手機輕松付款。Dwolla采用GPS定位,可以實現實時到賬。
這類似于FourSquare等簽到應用,只不過用戶做的事情是付款而不是簽到。
我們從一家咖啡店開始,現在已有400到500家合作商戶。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拐點,雇傭更多員工來積極爭取更多合作商戶。我們準備在12月開始行動。
銀行與Dwolla合作需要付費嗎?
不需要。我們只是向銀行提供將賬戶連接至Dwolla的服務。我們在美國已經有了16家合作銀行,并且正在接洽一些大型金融機構。
你們不需要向銀行支付登錄和訪問賬戶的費用嗎?
不需要。我們創建的網絡服務連接至金融機構,我們無需向他們支付合作費用。其實我們也是他們的服務提供商,也取悅了他們的客戶。
你們的投資者都有誰?
我們已經融資130萬美元。
我們的主要投資者是John Deere旗下的銀行Verdian Credit union ,另一位投資者是金融服務公司The Members Group。
Dwolla團隊規模有多大?
我們去年12月只有兩三個人,現在已經有12個人了。
我們很早就受到了高度的肯定并且有了收入,F在我們試圖讓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讓Dwolla真正形成規模——這將在12月開始。我們將與合適的合作伙伴聯手,展開強力攻勢。
12月究竟會發生什么呢?
我們將在12月推出新產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全面解決銀行自動清算系統內的重大問題。
你們準備融資嗎?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很多非常積極的對話,并且在確認合適的合作伙伴。我們很慶幸,我們的現有投資者很支持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你們如何在愛荷華州做這些事呢?你們的公司似乎應該開在華爾街。
或許吧。目前來看,得梅因(愛荷華州首府)是最適合我們的地方。將來我們會在得梅因以外發展很多業務,到時候有些事情就不能在這里做了。
我們能說服天性較為保守的愛荷華人使用Dwolla,我個人感覺我們真的很有收獲。如果在愛荷華州外,我們可能會擴張太快,最后可能會傷到自己。不過也沒準。
我覺得,如果真想創建一家公司,地點只是一個借口。要做的就是利用周圍可以利用的條件,迅速行動起來、把東西做出來。(悠拉)
推薦閱讀
在2011年,創業者和投資者都對奢侈品網站表現出格外的寵愛,但消費者對這一渠道的認可看來并不明朗,而奢侈品網站能否存活也有待市場檢驗。 資本市場的青睞,并不能成為消費者選擇網購奢侈品的理由。 日前,國內最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Dwolla或終結信用卡 創始人稱要成為下一個Visa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