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場擊鼓傳花的游戲,砸在了新浪手中。
今年以來,新浪先后買入麥考林和土豆網的部分股份,而這兩家公司的股票都隨大市下跌,麥考林更是一路跌到1美元多,截至10月14日的收盤價,新浪累計在這兩個項目的虧損超過5億元人民幣。這一度讓新浪備受其公開市場投資者們的指責。
雖然不論是做資深創投人士邵亦波,還是視頻領域的業內人士,都認為新浪買上述兩家公司的股票,是戰略投資,不應看一時股價漲跌。但還是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某種程度上,新浪對外戰略投資上,更多是對微博業務的對沖新浪微博雖強,卻無清晰盈利模式;所以試圖通過戰略投資的方式來彌補這個缺失。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的股權投資市場上,產業巨頭在公開市場上的PIPE投資(私募基金或投資機構以市場價格的一定折價率購買上市公司股份的一種投資方式),或者在PE市場上通過購買未上市企業的活動,成為上半年PE市場的活躍派系,這其中,百度3.6億美金對去哪兒的收購,更堪稱“大手筆”,目前這一投資尚等待第三季度報表的體現;而新浪的對麥考林和土豆的投資,則因被收購方的股價波動而曝露于公開市場的評價之中。
參股麥考林和土豆:新浪的“賠本買賣”
麥考林 (MCOX.NASDAQ)每跌一輪,新浪(SINA.NASDAQ)都會被人拎出來嘲諷一番。這一切都源于3月份的一筆交易。
3月2日,新浪向紅杉資本購買麥考林19%的股份,即約7700萬(相當于1100萬股美國存托股);同時,中國動向(03818.HK)購買普通股約4000萬股(大致相當于580萬股美國存托股)。買入價為每美國存托股6美元。而現在麥考林已經跌到1.65美元,并在10月3日跌破1.3美元。
在上市之前,麥考林先后做過三輪融資。第一家投資麥考林的私募機構是華平集團,早在1996年華平集團就向麥考林投資3000萬美元,并在2000年聯合其他幾家機構,又向麥考林投資1300萬美元;
幾年后,電子商務興起,并伴隨著“郵購目錄”賣衣服這一商業模式的式微。而當時,投資于麥考林的這只華平的基金,正好接近結束期,急于回收資金給投資者的華平,將股權大多轉給了以紅杉資本為首的其他機構。紅杉資本于2008年1月出資近8000萬美元,向華平集團買下麥考林75.9%的股份。
此后麥考林的主業轉型做電商,并同時提出了開直營店和加盟店“線上和線下”并行走的戰略。雖然麥考林在任何一個單一業務領域無論是主業電商、還是線下的加盟店,都不如其所在的單一業務領域的競爭對手,但這并不妨礙這家企業的資本化進程。
在紅杉資本投資2年多后,2010年10月,麥考林以第一家中國B2C電商的身份,登陸納斯達克。
招股書中,“郵購目錄”這一塊的業務并入網購中,得出2010年上半年,網購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78%,而過去幾年因為實體店更少,這一比例更高。
最終,麥考林成功發行,IPO時定價11美元。按此價格,麥考林的市值約為6.27億,紅杉資本持有的股份則為3.92億美元,是成本價的5倍。
但麥考林沖高了幾天后,開始節節下跌,并不斷引來投資者的質疑甚至官司,此后紅杉資本將一部分股權轉給了新浪和中國動向,獲得1億美元左右。
但此后的公開市場走勢讓新浪和中國動向這兩家投資者做了冤大頭,截至發稿時,它們手中的麥考林股份,尚不到買入價的1/3,虧損達70%以上。
新浪進行股權投資的腳步并未因此停止。8月底,新浪以6640萬美元購買了土豆網(TUDO. NASDAQ)約1000萬普通股,換算為存托憑證為每股25.86美元。因此,新浪占總股本的9%左右,一下成為土豆網第五大股東。
土豆網在IPO之前,曾融資過5輪,最終在頗為缺錢市場又清淡的時候,強行IPO。(參見本報8月15日報道《土豆頑強上市: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土豆沖刺納斯達克那一周,業績流傳著無數對土豆網不利的段子,有PE人士私下向本報記者表示:“我就打算土豆上不了市,被迫回私募市場融資,然后我去買一點。我不在乎它是不是夠好,只在乎它足夠便宜。”最終土豆網成功上市,亦被認為新浪作為白衣騎士的助力,起了頗大的作用。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受IPV4地址即將告罄的影響,.com、.cn等頂級域名資源紛紛“告急”,.tel這個不會受IP地址的制約的頂級域名體系,正受到相關行業和用戶的廣泛關注。 受IPV4地址即將告罄的影響,.com、.cn等頂級域名資源紛紛告急,.te>>>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