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云(微博)道歉、推遲執行新規,抗議商家們也停止攻擊大賣家之后,淘寶商城(微博)風波本來看似即將結束。但在上周末,隨著一些小賣家集中進行支付寶提現、被支付寶官方微博斥為“惡意‘擠兌’涉嫌違法”后,事態看起來又有了延續下去的趨勢。淘寶商城此次風波,其背后原因是否僅僅因為漲價?抗議方一再呼吁的政府介入,合理性是否得到認同?對支付寶的新一輪攻擊,是否會威脅到金融安全?一系列問題出現,各方說法不一。
問題1 “淘寶傷城”因何而起?
淘寶一小賣家:
淘寶還是個小網站時,我們就隨著它一起成長。這么多年來,我們為淘寶貢獻了廣告費、押金、軟件周邊和最寶貴的商譽與忠誠買家,如果讓我們走,這些商譽能不能還給我們?
服務年費從六千提高到三萬,保證金也大幅度提高,這些錢的用途誰來監管?數萬賣家的數億保證金、服務費,利息歸誰?如果讓淘寶既管處罰,又管收錢,就好比一個法官,有權判處任何人罰款,同時有權將罰沒的錢據為己有。
邵曉峰(阿里集團秘書長):
這次聚眾攻擊淘寶商城的管理人員當中,其中大致有17人已經確認了身份,有近一半人在淘寶商城根本沒有店鋪。我們發現他們有一群是炒作信用的,有一群是互換好評的,有一些是惡意去刪除中差評的,甚至還有一些是專門做黑客的。
郭建龍(專欄作家):
賣家攻擊這類問題遲早會發生,這由淘寶本身的局限性造成:淘寶根本“養”不起這么多賣家。估計淘寶上真正有盈利能力的賣家在10萬上下,如果放寬兩倍的余量,也不過只有20萬家。但是淘寶的商鋪數目卻超過了600萬,這意味著每30個商家到最后只有一個能夠存活,這是網商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問題2 淘寶商城為何提價?
張勇(微博)(淘寶商城總裁):
我們始終定位在淘寶商城要打造成一個優質商家聚集的B2C平臺。我們希望用更為嚴格的招商標準來篩選進入商城的商家,能夠保證進到商城里邊的都是優質的商家,這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反對假貨、打擊水貨、提升品質的措施。
網上維權聯盟(公開聲明):
商城服務費和保證金提高了,自然而然商城商家的經營成本也提高,價格也要提高,難道這是為賣家提供更好的服務嗎?
淘寶的新規則把保證金和服務費提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否把我們的無利息存在淘寶上的血汗錢加上一個“保證金”的馬甲后再通過“淘寶貸款”這項“服務”有利息的“借貸”給我們?為何不是將這筆錢由第三方銀行來凍結而是淘寶呢?
李成東(派代網分析師):
淘寶網(微博)和淘寶商城不是一家公司,各自的定位也不一樣。淘寶商城提高賣家門檻的要求,是為了達到消費者的用戶體驗需要的標準——而這個標準是被京東和凡客等B2C商家建立起來的。但是在用戶體驗方面,平臺型而非自營型的淘寶商城只能影響30%到40%,絕大部分還是得由商城的賣家決定。
要保證淘寶商城整體的用戶體驗水平,必然要提高賣家的實力。為什么急著提高?主要在于2011年B2C的發展較快,增幅181%,預計市場份額將增加10%左右。而淘寶增長65%左右,不得不做出被動的應對,符合市場的趨勢。
問題3 “擠兌”支付寶威脅金融安全?
支付寶(官方微博):
此前圍攻淘寶商城的人群轉而攻擊支付寶,通過造謠煽動用戶大規模提現試圖進行惡意“擠兌”。造謠煽動者擾亂金融秩序,涉嫌嚴重違法。支付寶客戶資金一如既往安全,用戶進行提現等操作一切正常。支付寶一直以來將所有客戶備付金委托中國工商銀行托管,并接受央行監督,請所有用戶放心。
網商維權聯盟:
本次活動是廣大賣家和消費者對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支付能力的一次測試,所有消費者和賣家均為自發組織和自愿提現,賣家是依法對自己的個人財產進行處置。完全屬于廣大賣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們呼吁有關方面加強對支付寶的監管,切實保護廣大消費者和商戶的合法權益。
郭田勇(微博)(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
第三方支付管理辦法中規定,第三方支付的資金要托管在各家銀行,該有多少錢就會有多少錢,所以就算用戶一起來提現,也不存在擠兌。單就擠兌問題來說,如果銀行和金融機構出了問題,有人號召大家一起去取錢,會因為擠兌導致風險過大。如果人家本來沒事,散布謠言說出事了來制造、促成擠兌,那就涉嫌違法了。
問題4 政府必須介入嗎?
沈丹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這次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國網絡管理法律基礎薄弱,網絡零售領域法律缺失、監管體系不完善。應該加快網絡零售法律管理體系建設,當前要推動建立《網絡零售管理條例》,由商務部牽頭起草,盡早出臺,形成第三方交易平臺市場準入退出制度,完善市場規則,明確網絡零售市場各參與主體的權利、責任、義務關系,進一步明確有關部門管理職責,促進網絡零售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
網商維權聯盟(公開聲明):
我們希望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參與到本次維權活動中,共同推動中國電子商務立法。
謝文(互聯網資深評論人):
淘寶商城這件事本質上不是法律問題。這件事沒必要又要立什么法規,現有的合同法等經濟性法律法規夠使,不能遇到一個問題就立個法出個規定。何況商務部也管不到法律問題,那是立法機構的事,就算真正為此出臺了法規,也未必能得到遵守。
■ 延伸
“放水養魚”是商業邏輯
一位淘寶集市店的大賣家“杜邊生”在豆瓣(微博)發了篇帖子,探討事件中的是是非非。他透露,在他參加的一次淘寶活動中,60多人中絕大多數都既開C店(集市店),也開B店(淘寶店),“如果所有稍微有點規模的C店都通過注冊公司去開個B店,這樣下去,淘寶商城跟淘寶集市店還有什么區別?”
他后來發現,這就是淘寶的“放水養魚”。放低門檻,讓所有商家都去考慮進入商城。而且也大幅度增加了商城里的商家數。相當于一個新商場的招商階段。新商場在招商階段都很優惠;但是兩三年一過,這個商場火起來,勢必要把商業能力不匹配的租戶店家淘汰掉。
“聽起來這事兒有點不厚道,先把人忽悠進來了,又提高門檻把很多人清出去。不過商業邏輯就是這樣的。”
推薦閱讀
另一邊廂,競爭對手們紛紛伸出橄欖枝。QQ商城率先宣布“只收2萬元保證金,無其他任何費用”的優惠政策,似乎欲重演淘寶當年以“三年免費”打敗eBay(微博)易趣的經典戰役。 商業世界,競爭無時不在。一條由淘寶商城(微>>>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