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高級研究員、副總裁梁春曉如是定義:“阿里巴巴也是在做商業地產,不過我們的商業地產是在互聯網上,我們與傳統商業地產的共同之處在于我們都為交易、為經濟活動提供交易的場所,或者是基礎設施。”
今天,傳統的商業地產正在接受來自電子商務的巨大挑戰。傳統百貨的零售份額不斷被電子商務蠶食,已有一些商場被迫關閉。
“馬云式的困境”也讓商業地產的開發商們開始重新思考。“之于開發商,再也不僅僅是蓋個房子那么簡單,必須從業態規劃上作出改變。”天津樂城置業總經理王喆密切關注著淘寶商城事件的進展。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承認,網絡對實體商業帶來的沖擊巨大。但他更篤定地認為,“網購替代終端”終究不可能實現,新的出路是打造體驗式消費綜合。
電子商務沖擊波
網絡改變人們的生活。大量的購物活動已被遷移到網上。梁春曉曾在一次公開發言中提到,現在已有一些線下的商店,有意無意地充當展示和體驗的場所。在實體店里看到的商品,許多消費者會去網上購買。近些年來已有數家實體書店倒閉。
新的產業也在逐漸形成,電子商務服務業開始形成集群,為網上經營的商家提供一種集群化的服務,且發展迅速,傳統商業受到擠壓。2004年京東商城創立,2007年完成第一輪融資,當年銷售額即達到3.6億元,2010年銷售額即達102億元。從創立到銷售額突破100億,京東商城僅僅用了6年,而傳統渠道商國美用了15年。
2011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整體交易規模達3.2萬億元,其中一季度1.5萬億元,二季度為1.7萬億元;網絡消費總量達4734億元,較2010年全年增長48.8%。
對于傳統商業企業而言,來自電子商務領域的沖擊更大。臺灣遠東百貨旗下的太平洋中國控股有限公司8月18日對外宣布,調整大陸市場的布局策略,將于今年底前關閉北京太平洋百貨盈科店與五棵松店,以調整財務結構。兩店關閉的表面原因是,北京盈科商圈變化、大樓業主欲大幅調漲租金,五棵松店也因業主更換頻繁,致招商一再延宕。
但據太平洋百貨內部人士稱,電子商務對整個行業的沖擊近幾年比較明顯,而且,尤其是百貨企業的沖擊最為巨大。10年前,太平洋百貨進駐盈科中心時,物業租金極低。而現在,一個普通商鋪進駐的啟動資金都需要100萬元。盈科中心物業的底商和網上招租信息顯示,開發商今年8月底開出的整租太平洋百貨鋪面價格為28元/月/平方米。由于電子商務尚處在與傳統渠道爭奪市場的時期,所以,在沒有門店租金成本重壓之下的電子商務企業,用更低的價格讓利給消費者,優勢明顯。
開發商的出路
備受網店沖擊的百貨公司,也在想方設法地應對新的電子商務競爭形勢。萬達旗下萬千百貨一位高層告訴本報記者,將更加緊密地了解租戶的需求,為租戶打造出更適合的物業,保持更緊密的合作關系,以維持高出租率。
在“2011萬千百貨供應商答謝會”上,高端奢侈品牌PPR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高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電子商務對奢侈品實體店消費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比重不會過高。
商業物業的持有者們不會看不到這樣的變化。王喆指出,實體商業給消費者帶來的是建筑場所的體驗,不僅僅是設計、裝修、場地和硬件。同時需要通過業態的組合,讓消費者有更加多元的體驗,將人們從電腦前拉到商場,有效吸引客流量。“大型商業正在拼命引入餐飲和其他形式的業態。”王喆說,銀河中心在規劃過程中,不僅僅規劃了購物,還包括餐飲、娛樂、休閑、文化等多功能業態聚合的國際化購物中心,“這也是大型商業未來發送站的必然趨勢。”
10月12日,在萬達商業年會“中國創新消費熱點”高端論壇上,王健林表示,萬達商業中將增加體驗式消費產業的比重。他提到,“十二五”規劃中指出,中國消費市場在5年之內要翻一番,從15萬億元增加到30萬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5%。高速的消費增長應依靠“創新消費熱點”,從百貨類企業角度出發,王健林認為應大力發展體驗型消費,即在商業設施內進行的、以感官體驗為主的消費,如看電影、打電玩、健身、餐飲等。
談及商業中心未來發展趨勢,王健林表示,擴大體驗型消費在商業中心內的比重是一個必要的措施。“今后,體驗式消費在萬達商業項目中占比將達到 50%以上。餐飲業占比可能會突破30%,甚至繼續增加。萬達從去年開始做當地最受歡迎的餐飲店的調研報告,我們要求在當地最受歡迎的30家餐飲店中,萬達的項目至少要引進其中的20家。”
推薦閱讀
“下一步商務部將積極推動《網絡零售管理條例》出臺,形成第三方交易平臺市場準入退出制度,明確網絡零售市場各參與主體的權利、責任、義務關系,進一步明確有關部門管理職責”。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在例行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淘寶商城事件的啟示:電子商務改寫商業生態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9640.html